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变废为宝”理念下的拼布艺术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6 06:04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各种快时尚品牌层出不穷,人们的消费观也逐渐发生变化,当衣服不再流行不再符合当季的时尚潮流后,人们就选择丢弃,那些过时的衣服就变成了垃圾。就这样,纺织服装类垃圾逐渐成为固体垃圾的主要来源。据报道,这些废弃纺织品的处理方式大多是焚烧、掩埋,这种处理方式给我们带来的是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对环境的重度污染。基于如此现状,本文从“变废为宝”这一理念出发,以拼布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它的文化溯源的梳理和在国内外的设计应用上进行研究,想要探寻废旧面料循环再利用的新途径,缓解当前纺织品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浪费的现状,将传统拼布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从传统的技术层面提升到设计层面,给传统拼布注入绿色、环保的理念。希望在推动传统手工艺的发展的同时,能够减小生态污染,为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出贡献。对于废旧纺织品面料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试图将服装工厂的废弃边角余料和人们丢弃的服装根据材质、工艺和色泽的不同进行分类处理,然后进行艺术再创作。将人们眼里不用的垃圾进行二次创作,制作出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的艺术品,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减少资源浪费带来的环境压力。 

【文章来源】: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变废为宝”理念下的拼布艺术应用研究


图1-1垃圾站里的纺织品垃圾堆积如山??

水田,僧侣


图2-1水田衣??图片来源于《中国历代服饰》??衣??是佛教传统中僧侣所穿的特殊服饰,也就是经内说明僧侣的衣服必须通过“化缘”的手弃布块,再洗涤干净后裁剪成方形,然后才僧侣所化缘的对象大多为平民,所获得的布上较为沉闷,这也暗示了僧侣在修行时应当中将世间喻为苦难之地,而只有借助修行的的自由。修行的意义在于消除僧侣对红尘的僧侣进行思想约束与自我管理。这种出于含上也推动拼布服饰的演变进程。??

僧侣


中的婴儿出世或孩子满月,亲友邻里都会赠一块棉质布料道贺,送布料的同时为??孩子赠一句吉言,孩子的母亲再将收到的一块又一块的棉布拼接成童装或被子,??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百家衣”和“百家被”(见图2-3)。百家衣和百家被的??存在体现了人们意图通过让孩子穿大家的衣服,盖大家的被子,从而获得大家的??祝福。我国传统思想里对吉利二字有着不懈追求,凡事都想要借助好兆头来获取??好结果。古人将人类不可避免的生老病死都寄托于上天的旨意,这也体现了时代??下的人文情怀,将美好的心愿寄托在一些特殊的动植物或是物体符号之中,而作??为曰常必需品的衣服,其追求吉利的步伐也从未停歇。百家衣就是人们追求吉利??的典型产物,将孩子的衣服或被褥用五彩斑斓的棉布拼接,又以动植物的图像做??装饰,花样繁多,手艺细致。百家衣布料的色彩大多是蓝、紫二色,蓝色寓意辟??邪纳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域历史文化题材在拼布装饰画中的设计与呈现——以拼布装饰《晋国霸业》为例[J]. 黄玉莲,常春燕,刘云,梁君威.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7(06)
[2]基于无用设计理念的废旧纺织品再利用[J]. 叶宁.  纺织科技进展. 2017(09)
[3]服装中拼接艺术的构成要素分析[J]. 周玉超.  西部皮革. 2017(18)
[4]拼布艺术形式在装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 李弘.  艺术科技. 2015(11)
[5]基于拼布艺术服装创意设计[J]. 张蕊,王建萍.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3)
[6]传承至今的艺术——拼布[J]. 王俐人.  流行色. 2014(11)
[7]民族服饰中的拼布艺术[J]. 魏莉.  纺织导报. 2014(01)
[8]我国传统服饰中百衲织物的形式探析[J]. 梁惠娥,邢乐.  艺术百家. 2011(S1)
[9]金媛善:中国拼布第一人[J]. 紫瑞,林奕颖,李岩.  中华手工. 2011(12)
[10]“拼”生活“拼”设计——美国拼布文化的启示[J]. 丁敏.  装饰. 2011(07)

硕士论文
[1]侗族拼布艺术图案在地铁站的空间设计研究[D]. 李霖.广西师范大学 2017
[2]基于环保理念下的装饰画研究[D]. 罗琴.武汉纺织大学 2015
[3]拼布形式美的构成方法及应用研究[D]. 谢敏.西北大学 2014
[4]浅谈纤维艺术中的拼布艺术[D]. 王冰玉.天津美术学院 2014
[5]现代装饰中的拼布艺术[D]. 刘荣.青岛大学 2014
[6]旧衣回收再利用的策略研究[D]. 吕坤坤.扬州大学 2014
[7]幸福理念指导下的中国大众拼布艺术设计研究[D]. 马莹.齐齐哈尔大学 2013
[8]中国蓝染与日本型染工艺文化的差异研究[D]. 罗曼.北京服装学院 2012
[9]我国传统百衲织物的流变及其在现代女装中的应用[D]. 邢乐.江南大学 2012
[10]岭南传统工艺美术潮州木雕在高校美术教学的利用和实施[D]. 范蒙蒙.广州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267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267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d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