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单排扣女西装翻驳领的结构创新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1-07-20 13:04
  西服是人们最常穿着的正式服装,在西服的整体制版步骤中,翻驳领是其中一个重难点部位,并且领部位于西服整体的视觉中心,较具有研究意义。在翻驳领的结构制图研究中,通常是对翻驳领各类制版方法的对比与优化,缺乏对影响翻驳领的倒伏量与外领围弧线这类结构因素分析,因此本文以女装160/84A号型为以及基础研究尺寸,使用立体裁剪与平面制图结合的方式制版,通过实验来论证影响倒伏量与外领围弧线的结构影响因素。此论文主要以单排扣女西装中不同翻驳领为研究内容,以人体颈部结构为研究对象。第二章主要了解颈部外领轮廓、骨骼构成与浅层肌肉,知晓颈部结构与翻驳领的密切关联,并对颈部基准线与基准点做标准定义,避免对前颈中心点、颈侧点等部位造成认知错误,为本论文奠定研究理论基础。第三章对翻驳领的定义与分类进行介绍,对翻驳领的各类平面制版方法与立体裁剪方法简单说明,对比不同制图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同时为下文结构实验奠定方法基础。然后分析出单排扣翻驳领倒伏量与外领弧线长度的结构影响因素,得出翻领宽度、驳点高度、串口线位这三个主要因素,第四章对这三个因素划分长度范围区间进行立体裁剪实验,得出外领弧线长度并,结合平面制版计算出倒伏量... 

【文章来源】: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单排扣女西装翻驳领的结构创新与应用


人体颈部浅层肌肉

曲线,颈椎,基准线,基准点


人体颈部基准点与基准线

西装


翻驳领通常应用于西服款式中,是四大领型中最富有变化、用途最广也是最为复杂的领型。这是因为翻驳领的结构具有所有领型结构的综合特点。其结构部分主要由两部分衣片组成:从衣片处延伸出来的驳领以及包围颈部的翻领部分。这两部分的衔接又构成了串口线造型,如下图3.1。这其中每一部位尺寸与比例的细微调整都会对翻驳领的整体造型产生影响。驳领外观与扁领相似,扁领是将领部与衣身缝合后翻折过来熨烫形成,而驳领是将衣身与驳领一整片衣片沿着驳折线熨烫后翻折过来服帖于衣身上形成。驳领与扁领相比少了一条缝合线,翻折过来的驳领部分也更加平面没有曲度立体造型,因此服帖更为平整。驳领的外观造型多变,其结构造型的变化主要原因受到驳点位的高低(如图3.2)、串口线位置的高低、前门襟宽度等变化而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对翻驳领的倒伏量以及外领弧线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服装超柔性制造模式的构建[J]. 杜劲松,闻力生.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18(03)
[2]传统服装结构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分析[J]. 陈晓鹏,刘慧芳,姚瑞.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7(05)
[3]倒伏量的变化对于翻驳领结构设计影响因素分析[J]. 闵爱妹.  天津纺织科技. 2015(03)
[4]翻驳领松量及里外匀预测模型[J]. 吴巧英,李亚玲,朱航宁,吴春胜.  纺织学报. 2015(06)
[5]驳口长度对翻驳领倒伏量的影响[J]. 蔡红.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1)
[6]衣领结构设计研究[J]. 周悦.  丝绸. 2012(01)
[7]女装衣领结构设计方法研究[J]. 杨维波.  科技创新导报. 2011(16)
[8]驳领结构设计[J]. 吴厚林.  纺织学报. 2008(09)
[9]翻驳领合体性结构设计的探讨[J]. 张中启,张欣,刘驰.  四川丝绸. 2007(02)
[10]面料性能对翻驳领倒伏量变化规律的影响[J]. 杨晓敏,吴志明.  纺织学报. 2007(03)

博士论文
[1]基于颈部特征的衣领三维结构数字化技术研究[D]. 蒋丽君.东华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女装立领、翻立领和连翻领结构设计对比及优化研究[D]. 颜英超.东华大学 2016
[2]服装制版技术参数在领型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 兰天.东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292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292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a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