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负泊松比功能的结构复合纺纱技术进展

发布时间:2021-08-12 19:02
  为使纺织材料具有拉胀性能、多功能和智能化的特点,在纺织品中引入负泊松比纱。基于负泊松比纱的组成和结构研究了其形变机制、纺纱方法及成形技术,主要涉及到二轴系和三轴系纺纱装置,分别适用于2组分和3组分(或多组分)的负泊松比纱的制备。负泊松比纱的成形属于结构复合纺纱的范畴,其纺纱原理的突出特点是可以改善芯纱体表面硬度和包缠复丝的准单层排列,通过改进结构提升成纱的拉胀效应,使最大负泊松比值(-vmax)大于2.1,实现纺纱技术从选材到结构上的突破。负泊松比纱可应用于服装、过滤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文章来源】:毛纺科技. 2020,48(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负泊松比功能的结构复合纺纱技术进展


螺旋结构负泊松比纱拉伸前后形态变化

泊松比,短纤维,集束


基于环锭纺纱系统的前置预包绕管的负泊松比纱纺纱装置[13]如图2所示。预包绕管可以实现刚性长丝与高捻短纤维须条的稳定包缠,而集束器可使得短纤维须条准确定位与集束。应用该装置纺制负泊松比纱的复合纺纱方法是短纤维须条从前罗拉钳口输出后直接被加捻形成紧密且具有弹性的高捻须条,形成刚性长丝略嵌入高捻须条的负泊松比纱。展平包缠长丝束的过程即是结构调整的过程,通过增加d/dt比值来提高负泊松比效应,因此,将负泊松比纱定性为结构复合纱。

环锭,泊松比


基于改进环锭纺的双长丝负泊松比纱的纺纱装置[14]如图3所示。其主要特点是加装了由可伸缩性定位导纱器构成的包缠角控制机构。可以通过弹簧的伸长调节导纱孔的位置并结合纱线张力来控制包缠角度,实现螺旋包缠结构均匀可控且稳定的负泊松比纱。2.2 三轴系负泊松比纱成形机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负泊松比材料和结构的研究进展[J]. 任鑫,张相玉,谢亿民.  力学学报. 2019(03)



本文编号:3338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338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3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