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巡礼(二)

发布时间:2021-09-06 11:21
  <正>《丝绸文化与产品》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完成单位:苏州大学完成人员:冯岑、潘姝雯、潘志娟、李春萍、关晋平《丝绸文化与产品》慕课课程是苏州大学依托对"丝绸"研究的历史积淀,在国家"新丝绸之路"政策背景下,基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需求而诞生的一门旨在提升大学生对丝绸文化通识理解的在线开放课程。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 

【文章来源】:纺织导报. 2020,(05)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巡礼(二)


《丝绸文化与产品》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模式图,课程群,教学改革,服装


该成果立足于应用型针织服装本科人才的培养,基于针织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岗位核心职业能力,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检验,构建了“双元协同、三轮驱动”的针织服装课程群教学改革模式(图1)。校企双方协同围绕课程群体系的顶层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方面,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明显提升,毕业后进入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团队教学成效显著,相关教改项目和成果多次获得省市级奖励和评审专家组肯定,在同类高校中的影响力初步彰显。“双元协同”是指构建融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的课程群协同改革机制,即建立“两个培养主体、两支培养队伍、两个培养基地”,构建课程群“校企专兼职负责人”“校企混编教师团队”“学校、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双教学基地”机制,校企双方协同设计课程群的教学目标、融合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共建应用型教材及微课等资源、引入企业标准建立评价体系、利用校企双教学基地开展教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达成(图2)。

机制,课程群


“双元协同”是指构建融合校企双方优势资源的课程群协同改革机制,即建立“两个培养主体、两支培养队伍、两个培养基地”,构建课程群“校企专兼职负责人”“校企混编教师团队”“学校、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双教学基地”机制,校企双方协同设计课程群的教学目标、融合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共建应用型教材及微课等资源、引入企业标准建立评价体系、利用校企双教学基地开展教学,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达成(图2)。“三轮驱动”是指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3个方面着手驱动课程群改革有效落地。首先,基于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视角,重构“真实项目引领、理论与实践一体”的课程内容体系,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制教学。强调能力本位,基于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及学习进阶,重组针织服装课程群的理论课及实践课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制定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真实项目教学体系,具体教学任务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展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教学与工作过程一体化,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前沿性,让学生在自主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


本文编号:33873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3873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7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