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人乳甘油三酯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与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6 21:29
  短链脂肪酸(SCFAs)一般定义为碳原子数小于6的有机脂肪酸。人乳脂中的短链脂肪酸主要包括丁酸(4:0)、己酸(6:0),有些学者也把辛酸(8:0)归入人乳脂的短链脂肪酸。人乳中天然含有短链脂肪酸,研究表明短链脂肪酸可促进婴儿体内水、钠的吸收,具有增加胃肠激素分泌、改善肠道菌群等作用,对于婴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目前对人乳中短链脂肪酸主要关注的是游离脂肪酸,而人乳中甘油三酯含量约占总脂质的98%,人乳中甘油三酯形式的短链脂肪酸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建立了人乳甘油三酯短链脂肪酸的测定方法,对不同哺乳期和不同胎龄的人乳样品进行分析,并将人乳脂与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其他动物乳脂的短链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比较,估算婴幼儿每日短链脂肪酸的摄入量,为深入了解人乳脂肪组成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功能性油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为婴幼儿体内短链脂肪酸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首先,本实验采用脂肪酸甘油三酯标准品(4:0-TAG,8:0-TAG,12:0-TAG,16:0-TAG和20:0-TAG)比较了三种最常见的脂肪酸甲酯制备方法,并选取最有效的碱催化酯交换法进行脂肪酸甲酯(FAMEs)的制备。碱催化酯交换法操作简... 

【文章来源】:江南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人乳甘油三酯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与分布研究


足月儿成熟乳样品的气相色谱图

脂肪酸,初乳,早产儿,浓度


。成熟乳中6:0的浓度较高,为0.34mg/g。8:0的浓度在初乳阶段达到最高,为0.34mg/g。32-34周早产儿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中4:0的浓度比较相近。初乳中6:0的浓度最低,为0.31mg/g。初乳中8:0的浓度最高,为0.34mg/g。在34-37周早产儿的人乳中,4:0的浓度在初乳阶段达到最高,在过渡乳阶段最低,与≤32周和34-37周早产儿的人乳无显著性差异(p=0.727)。34-37周早产儿人乳中6:0的浓度在初乳时期达到最高,为0.58mg/g。成熟乳中8:0的浓度最高,为0.51mg/g。与4:0的浓度相比,早产儿人乳中6:0和8:0的浓度显著增加(p<0.0001)。图3.2不同哺乳期(a)和不同胎龄(b)人乳的总短链脂肪酸含量(mg/g)Fig3.2BoxplotsofthetotalSCFA(mg/g)inhumanmilkfromdifferentlactationstages(a)andgestationalages(b)图3.2显示了在不同哺乳期和不同胎龄人乳短链脂肪酸的总含量。在足月儿的初乳,过渡乳和成熟乳中,短链脂肪酸的总含量分别为0.95mg/g、0.85mg/g和1.47mg/g,差异极显著(p<0.0001)。32周、32-34周、34-37周早产儿和足月儿人乳的短链脂肪酸总含量分别为0.72mg/g、0.74mg/g、1.02mg/g和1.47mg/g,随着胎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差异极显著(p<0.0001)。

色谱,脂肪酸,早产儿,甘油三酯


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3.3.3人乳短链脂肪酸的PCA分析本实验采用SIMICA-P软件分析了180个样品中人乳短链脂肪酸的主成分,结果如图3-3所示。图3.3不同哺乳期和不同胎龄人乳短链脂肪酸含量的PCA分析Fig3.3PCAoftheSCFAinhumanmilkfromdifferentlactationstagesandgestationalages图3.3显示了早产儿和足月儿之间以及不同哺乳期之间短链脂肪酸的差异。在短链脂肪酸组成方面,180个人乳样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32周和32-34周的早产儿人乳,主要聚集在第三象限,另一类是34-37周的早产儿人乳和足月儿人乳,主要聚集在第一、第二和第四象限,在足月儿人乳中,不同哺乳期短链脂肪酸差异较大。≤32周和32-34周早产儿人乳之间差异很校3.4人乳甘油三酯中短链脂肪酸的分析3.4.1不同哺乳期足月儿和早产儿人乳甘油三酯中短链脂肪酸的分析本研究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HPSFC-Q-TOF-MS),对180个不同哺乳期和不同胎龄的人乳样品中的甘油三酯进行分离,共鉴定出的99种甘油三酯。其中,含有短链脂肪酸的甘油三酯种类和含量如表3.10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乳短链脂肪酸的组成、检测方法与消化代谢研究进展[J]. 戴昕悦,袁婷兰,金青哲,韦伟,王兴国.  中国油脂. 2020(01)
[2]人乳脂替代品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研究进展[J]. 王青云,王帅,孙健.  中国乳业. 2019(05)
[3]短链脂肪酸在肠道菌群调节人体能量代谢中的作用[J]. 费嘉,罗军涛,章小英,于晓巍,叶建平.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8 (05)
[4]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J]. 韦伟,张星河,金青哲,王兴国.  中国油脂. 2017(12)
[5]短链脂肪酸对肠黏膜稳态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J]. 林日添,吴维,刘占举.  免疫学杂志. 2017(10)
[6]窖泥己酸菌和丁酸菌联合接种发酵液有机酸检测与分析[J]. 陈兴杰,吴攀攀,徐敏锐,彭兵,程伟,高佳佳,李彬,汪焰胜,黄训端,张部昌.  酿酒. 2017(03)
[7]粪便中短链脂肪酸检测及临床意义[J]. 付文政,张春泽,贾岩峰,张锡朋.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6 (04)
[8]短链脂肪酸的研究进展[J]. 万晓,王新颖,李宁.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5 (09)
[9]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研究进展[J]. 刘帅,王爱武,李美艳,杨柳.  中国药房. 2014(37)
[10]牛奶乳脂肪氧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刘庆生,王加启,卜登攀,哈斯额尔敦,刘开朗,郑琛,魏宏阳,周凌云,赵国琦.  食品科学. 2009(23)

硕士论文
[1]富含中长碳链甘油三酯的人乳替代脂的酶法制备[D]. 徐文迪.江南大学 2019
[2]普洱茶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肠道中短链脂肪酸的影响[D]. 辛可嘉.吉林大学 2018
[3]甘油三酯的体外模拟消化水解研究[D]. 徐俊杰.江南大学 2014
[4]短链脂肪酸和乙酸乙酯抗炎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刘腾飞.河北大学 2013
[5]中长链脂肪酸甘油三酯的酶法制备与分离纯化研究[D]. 寿佳菲.合肥工业大学 2012
[6]母乳脂肪类似物的制备及其功能性研究[D]. 赵亚东.东北农业大学 2011
[7]植物油脂酯交换法合成脂肪酸甲酯[D]. 李美华.中国石油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40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440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2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