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具有除甲醛功能的改性聚氨酯复鞣剂的制备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1-10-24 03:41
  皮革中的游离甲醛含量是检验皮革成品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各种有关皮革成品中游离甲醛含量的标准变得越来越严格化。因此,如何降低皮革中的游离甲醛含量已经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胶原蛋白中的氨基和甲醛具有很好的反应活性,因而胶原蛋白具有除甲醛的功能;铬变酸(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又称变色酸,是一种常用于定量检测甲醛的物质,因此其也可用于去除甲醛。基于此,本文利用从皮革废弃物中提取出的胶原蛋白和铬变酸对聚氨酯进行改性,制备了两种具有除甲醛功能的新型聚氨酯复鞣剂,并对它们的结构和复鞣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期在复鞣工序的同时降低皮革中的游离甲醛含量,不仅实现了废弃皮胶原蛋白的资源化再利用,变“废”为“宝”,而且简化了制革工艺,实现“复鞣除醛一体化”。具体如下:首先,以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与聚丙二醇400(PPG 400)为原料,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作为催化剂,N-甲基二乙醇胺(MDEA)作为阳离子扩链剂,采用铬变酸(CA)作为聚氨酯的阴离子扩链剂与改性剂,使其扩链与改性一体化合成出了两性聚氨酯乳液。通过单因素实验,得出R值... 

【文章来源】: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9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具有除甲醛功能的改性聚氨酯复鞣剂的制备及应用


聚氨酯的分类Fig.1-1Theclassificationofpolyurethane

甲醛,来源,生活中,皮革


具有除甲醛功能的改性聚氨酯复鞣剂的制备及应用表 1-1 不同浓度甲醛对人体的刺激Tab.1-1 Stimulation of formaldehyde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to human beings甲醛浓度(PPM) 暴露的持续时间 反应1~11 8 小时/日 对眼睛,鼻子,喉咙都有刺激作用13.8 30 分钟 停留 10 分钟以后,对鼻子,眼睛有刺激作16~30 8 小时/日 对眼睛,喉咙有刺激作用,对皮肤有反应1.2.2 甲醛的来源(1)生活中的甲醛来源生活中的甲醛来源如图 1-2 所示。

胶原蛋白,聚氨酯,皮革


图 1-4 胶原蛋白分子的结构Fig.1-4 The structure of collagen molecule对于醛鞣革等产生大量的游离甲醛,不同国家对皮革中游离甲醛含量有严定。因此,研究者们采用各种方法来降低皮革中的游离甲醛含量。在以前中,研究人员将合成的甲醛捕获剂单独作为一个工序,操作繁琐,不利于厂中进行推广。铬变酸(又称变色酸,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是一种常用于定量检测物质。若能利用其分子结构上的-OH及从皮革废弃物中提取出的胶原蛋白酯进行改性,从而将萘环和胶原蛋白引入到聚氨酯中,合成含有萘环的新聚氨酯,然后将该聚氨酯用于皮革的复鞣工序,那么该聚氨酯复鞣剂不仅革中的游离甲醛反应,有效地降低皮革中的游离甲醛含量,还能实现皮革的资源化利用。.2 选题原理) 两性聚氨酯的制备原理聚氨酯一般是通过逐步聚合反应聚合形成氨基甲酸酯键。如果在扩链过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多功能牛毛蛋白复鞣剂在制革工业中的应用[J]. 张文昌,王亚楠,余跃,梁涛,周建飞,石碧.  中国皮革. 2018(09)
[2]国内水性聚氨酯研究进展[J]. 吴一帆,赵海鹏.  中外能源. 2018(05)
[3]胶原蛋白基木材胶黏剂的制备及表征[J]. 王学川,李妍,任龙芳,王建华,耿瑾.  精细化工. 2018(04)
[4]多羧基P(POSS-MA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J]. 高党鸽,王平平,吕斌,马建中.  精细化工. 2018(12)
[5]皮胶原蛋白粉/低密度聚乙烯的复合性能研究[J]. 周建,牛娜,罗学刚.  化工新型材料. 2018(03)
[6]胶原蛋白基生物功能材料制备方法研究进展[J]. 王瑞瑞,王鸿儒.  化工进展. 2018(02)
[7]功能聚氨酯的研究进展[J]. 张军瑞,高煜,蒋国军.  化学通报. 2017(11)
[8]改性丙烯酸树脂复鞣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 干沛然,王明帆,向福如,易美桂.  皮革科学与工程. 2017(05)
[9]阳离子水性聚氨酯的合成及其固色性能的研究[J]. 杨江涛,吴晓青,唐贤材,张国栋,王凡,孙谦.  聚氨酯工业. 2017(03)
[10]F-90鞣剂对猪皮服装革的鞣制性能研究[J]. 卢斌.  皮革与化工. 2017(03)

博士论文
[1]基于废弃皮胶原改性的造纸施胶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郝晓丽.陕西科技大学 2014
[2]基于废弃皮胶原改性的甲醛捕获剂的制备及其捕获行为的研究[D]. 任龙芳.陕西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54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454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6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