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织物柿漆染色及其服用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7 11:24
随着环境恶化的加剧,可持续发展受到各行各业的重视。染色是服装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生产中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问题引起服装生产企业的关注。柿漆作为一种天然染料,由柿子汁发酵所得,其染色过程中无需消耗能源和添加化学助剂,是一种环保的染色工艺,具有良好的现代化生产前景。棉纤维是最常用天然纤维,因其亲水性好常用于探究天然染料的染色性能,其织物舒适性能好适用于春夏服用面料,但是存在耐光性差、抗菌性弱的缺点。因此本文以改善棉织物的抗菌性和防紫外性能为出发点,在初步分析柿漆染色后棉织物的性能后,采用优化染色工艺改善其硬度问题,接着对柿漆染色棉类织物服用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预测模型,为柿漆染色的现代化生产提供参考。论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PhabrOmeter织物手感评价测试仪,分析柿漆染色棉织物的硬度问题,研究染色次数、染色时间、柿漆稀释比例和日照时间对染色效果、增重率和缩率的影响。测定染色棉织物的接触角、抗菌性和防紫外性能分析其功能性。结果表明,柿漆染色后棉织物表面发生缩合反应形成涂层,使其结构更紧密,硬挺度增加,导致相对手感差距大。针对织物硬度问题,研究柿漆浓度、染色次数...
【文章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技术路线图??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棉织物柿漆染色及其服用性能研宂??表2.2柿漆染色棉织物的颜色特征??L*?a*?b*?A:A值?颜色??-47.51?20.01?23.43?7.613??2.4.2表观形态??单宁酸处理织物后,织物表面变得平整,反射光强,给人以光滑的视觉效果,N时织??物手感变硬,给人以滑爽的触感|?。论文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柿漆染色棉织物表面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如图2.1所示。染色前棉织物纤维间松散排列,纱线交织处几乎尤空隙,??染色后棉纤维排列紧密,纱线交织处空隙变|??mm??图2.1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棉织物的表面形态(U)xl0)?(a,染色前;b,染色后)??为更精确观察棉织物内部结构的变化,采用扣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棉织物的灰而和??拆卸的纱线截面进行表征,结果如图2.2所示。??■?■??(a)染色前织物表面放大500倍?(b)染色前纱线截面放大500倍??I■圓??(c)染色后织物表面放大500倍?(d)染色后纱线截面放大500倍??图2.2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棉织物的表面形态??染色前阁2.2?(a,b)棉织物表面光洁,未粘附其他物质,纱线中棉纤维排列松散:#??10??
物经过柿漆染色]!;衣I丨I丨吸附??柿单宁,柿单宁在经过暴晒发生氧化缩合反应,因此柿漆染色后棉纤维间变得紧密,这为??柿漆染色棉织物的疏水性提供条件。??2.4.5亲疏水性分析??郑君红等1441制备甲基丙酸酯类聚合物改性棉织物,得到超疏水织物。棉织物进行疏水??性能改良往往需要用到许多化学试剂,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柿漆作为?种天然染料,经??其处理后棉织物表面形成涂层,研究其染色织物的接触角具有-定的价值t??因此论文通过测定染色前后棉织物的接触角,分析棉织物的亲疏水性,结果如图2.4??所示。结果表明染色前棉织物亲水性良好,接触角仅有10°?;经过柿漆处理后,棉织物具??W?f良好的疏水性接触角达到114.2°?,这与红外光谱结果一致,棉织物在柿单宁的缩合作??用下,表面形成具有疏水作用的涂层,这为柿漆染色棉织物的抗菌性提供条件。??I?I??染色前棉织物(10°)?染色后棉织物(114.2°)??图2.4柿漆染色前后棉织物接触角测试结果??2.4.6抗菌性分析??棉纤维因其多孔亲水结构,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但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在皮肤接触??时nj?能会导致细菌感染,不利于人体健康周莉等%通过合成聚磺酸甜菜碱接枝在棉织??物衣面,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性整理,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周福芹等m制备石墨烯改n棉识??物,得到疏水棉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紫外和抗菌性能。由接触角测试结果可知,柿漆染色??后棉织物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这对棉织物的抗菌性有一定影响。因此对染色前后棉织物进??行抗菌性实验,结果如图2.5所示。??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全局滑模控制[J]. 王靖坤. 信息技术. 2019(12)
[2]石墨烯改性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抗紫外、抗菌性能[J]. 周福芹,张志斌,杨海峰. 印染助剂. 2019(11)
[3]基于多层次模糊和BP神经网络的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价分析[J]. 王伟伟.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9(10)
[4]艾绒提取液对改性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J]. 孟春丽,尹振阳,乔阳阳,宋延玲,许译元,曹机良. 上海纺织科技. 2019(10)
[5]ZnO改性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抗紫外性能研究[J]. 刘红. 印染助剂. 2019(09)
[6]天然织物所用染料及其染色性能的改善研究进展[J]. 涂莉,孟家光.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9(03)
[7]改性棉织物氧化石墨烯防紫外线整理[J]. 王运利,刘洋,郭恒,肖红飞,林京. 针织工业. 2019(05)
[8]柿漆染色特征与工艺实践[J]. 杨建军,崔岩. 丝绸. 2019(06)
[9]有机硅交联改性含氟共聚物及其棉织物拒水整理耐久性研究[J]. 钱国华,陈蕾,张佳平,李战雄. 印染助剂. 2019(01)
[10]反应性壳聚糖季铵盐处理棉织物的性能研究[J]. 张伟,戴新兰,周静洁. 印染助剂. 2019(01)
博士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染整技艺机理解析及其河泥的微生物强化作用[D]. 潘媛媛.华南理工大学 2017
[2]莨纱绸形成机理及薯莨色素与蚕丝蛋白的相互作用[D]. 马明波.浙江理工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传统材料的再发现[D]. 孙嘉懿.中央美术学院 2018
本文编号:3461502
【文章来源】:浙江理工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技术路线图??
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棉织物柿漆染色及其服用性能研宂??表2.2柿漆染色棉织物的颜色特征??L*?a*?b*?A:A值?颜色??-47.51?20.01?23.43?7.613??2.4.2表观形态??单宁酸处理织物后,织物表面变得平整,反射光强,给人以光滑的视觉效果,N时织??物手感变硬,给人以滑爽的触感|?。论文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柿漆染色棉织物表面结构??进行表征,结果如图2.1所示。染色前棉织物纤维间松散排列,纱线交织处几乎尤空隙,??染色后棉纤维排列紧密,纱线交织处空隙变|??mm??图2.1普通光学显微镜下棉织物的表面形态(U)xl0)?(a,染色前;b,染色后)??为更精确观察棉织物内部结构的变化,采用扣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棉织物的灰而和??拆卸的纱线截面进行表征,结果如图2.2所示。??■?■??(a)染色前织物表面放大500倍?(b)染色前纱线截面放大500倍??I■圓??(c)染色后织物表面放大500倍?(d)染色后纱线截面放大500倍??图2.2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棉织物的表面形态??染色前阁2.2?(a,b)棉织物表面光洁,未粘附其他物质,纱线中棉纤维排列松散:#??10??
物经过柿漆染色]!;衣I丨I丨吸附??柿单宁,柿单宁在经过暴晒发生氧化缩合反应,因此柿漆染色后棉纤维间变得紧密,这为??柿漆染色棉织物的疏水性提供条件。??2.4.5亲疏水性分析??郑君红等1441制备甲基丙酸酯类聚合物改性棉织物,得到超疏水织物。棉织物进行疏水??性能改良往往需要用到许多化学试剂,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柿漆作为?种天然染料,经??其处理后棉织物表面形成涂层,研究其染色织物的接触角具有-定的价值t??因此论文通过测定染色前后棉织物的接触角,分析棉织物的亲疏水性,结果如图2.4??所示。结果表明染色前棉织物亲水性良好,接触角仅有10°?;经过柿漆处理后,棉织物具??W?f良好的疏水性接触角达到114.2°?,这与红外光谱结果一致,棉织物在柿单宁的缩合作??用下,表面形成具有疏水作用的涂层,这为柿漆染色棉织物的抗菌性提供条件。??I?I??染色前棉织物(10°)?染色后棉织物(114.2°)??图2.4柿漆染色前后棉织物接触角测试结果??2.4.6抗菌性分析??棉纤维因其多孔亲水结构,具有良好的吸湿性,但潮湿环境易滋生细菌,在皮肤接触??时nj?能会导致细菌感染,不利于人体健康周莉等%通过合成聚磺酸甜菜碱接枝在棉织??物衣面,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性整理,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周福芹等m制备石墨烯改n棉识??物,得到疏水棉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紫外和抗菌性能。由接触角测试结果可知,柿漆染色??后棉织物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这对棉织物的抗菌性有一定影响。因此对染色前后棉织物进??行抗菌性实验,结果如图2.5所示。??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类非线性系统的模糊神经网络全局滑模控制[J]. 王靖坤. 信息技术. 2019(12)
[2]石墨烯改性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抗紫外、抗菌性能[J]. 周福芹,张志斌,杨海峰. 印染助剂. 2019(11)
[3]基于多层次模糊和BP神经网络的水利工程项目综合效益评价分析[J]. 王伟伟.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9(10)
[4]艾绒提取液对改性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J]. 孟春丽,尹振阳,乔阳阳,宋延玲,许译元,曹机良. 上海纺织科技. 2019(10)
[5]ZnO改性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抗紫外性能研究[J]. 刘红. 印染助剂. 2019(09)
[6]天然织物所用染料及其染色性能的改善研究进展[J]. 涂莉,孟家光.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9(03)
[7]改性棉织物氧化石墨烯防紫外线整理[J]. 王运利,刘洋,郭恒,肖红飞,林京. 针织工业. 2019(05)
[8]柿漆染色特征与工艺实践[J]. 杨建军,崔岩. 丝绸. 2019(06)
[9]有机硅交联改性含氟共聚物及其棉织物拒水整理耐久性研究[J]. 钱国华,陈蕾,张佳平,李战雄. 印染助剂. 2019(01)
[10]反应性壳聚糖季铵盐处理棉织物的性能研究[J]. 张伟,戴新兰,周静洁. 印染助剂. 2019(01)
博士论文
[1]非物质文化遗产香云纱染整技艺机理解析及其河泥的微生物强化作用[D]. 潘媛媛.华南理工大学 2017
[2]莨纱绸形成机理及薯莨色素与蚕丝蛋白的相互作用[D]. 马明波.浙江理工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传统材料的再发现[D]. 孙嘉懿.中央美术学院 2018
本文编号:3461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461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