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树叶对麻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8 09:14
柞树叶含有较高单宁,是较好的黑灰色染材。文中采用水煎法萃取柞树叶中的色素得到染液,探讨了不同染色方法对麻织物颜色特征值的影响,并优化了预媒染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直接染可染浅灰黄色调,应用范围有限;预媒染适合染较深的黑灰色调,同媒染适合染中灰色调,后媒染适合染浅灰黄色调。其中,预媒染应用价值最大。最佳预媒染色工艺为:浴比1∶50、染液质量浓度100.00%(pH值为6)、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30 min、皂矾媒染剂质量浓度5.00 g/L、染色次数为7次。
【文章来源】:针织工业. 202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染液质量浓度对织物颜色特征值的影响
参照1.2.2预媒染色工艺,柞树叶染液质量分数100.00%(pH值为6)、皂矾5.00 g/L的条件下,探讨染色时间对麻织物颜色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染色时间对麻织物颜色特征值有一定影响,颜色特征值明度L*值和b*值变化较明显,染色时间在10~30 min时呈由高到低的变化,其中L*值下降,颜色逐渐变深,b*值降低,黄光减少。当染色时间达到30~60 min时,麻织物的各颜色特征值变化较小,色光较为稳定,呈灰色调。色光在30 min后趋于稳定,说明染料中的各个组分上染能力并不一致,需要较长的染色时间达到同步上染且可能移染性较好,同时麻织物的上染量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因此,选择染色时间30 min。
参照1.2.2预媒染色工艺,柞树叶染液质量浓度100.00%(pH值为6)的条件下,探讨媒染剂质量浓度对织物颜色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随着媒染剂用量增加,L*值呈快速下降后逐渐升高,当媒染剂为5.00 g/L时,L*达到最低;色相a*值呈轻微下降状态,色相b*值呈轻度上升后趋于平稳,色彩饱和度c*值变化与色相b*值相近。媒染剂主要起络合作用,媒染低于5.00 g/L,络合反应不完全,导致颜色特征值发生变化。表明媒染剂用量对颜色特征值变化影响较小,主要表现在明度上,因此,选择皂矾媒染剂用量为5.00 g/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种柞树叶片和树皮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鉴定[J]. 周敬林,王斌赫,王国宝,姜义仁,杨瑞生,石生林,秦利. 蚕业科学. 2017(03)
[2]中国传统服饰染色技艺之褐色系复原研究[J]. 赵志军,刘剑虹,徐菲,杨晓华. 丝绸. 2015(03)
[3]植物染色技术[J]. 孙云嵩. 丝绸. 2000(10)
本文编号:3462605
【文章来源】:针织工业. 2020,(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染液质量浓度对织物颜色特征值的影响
参照1.2.2预媒染色工艺,柞树叶染液质量分数100.00%(pH值为6)、皂矾5.00 g/L的条件下,探讨染色时间对麻织物颜色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见图2。由图2可知,染色时间对麻织物颜色特征值有一定影响,颜色特征值明度L*值和b*值变化较明显,染色时间在10~30 min时呈由高到低的变化,其中L*值下降,颜色逐渐变深,b*值降低,黄光减少。当染色时间达到30~60 min时,麻织物的各颜色特征值变化较小,色光较为稳定,呈灰色调。色光在30 min后趋于稳定,说明染料中的各个组分上染能力并不一致,需要较长的染色时间达到同步上染且可能移染性较好,同时麻织物的上染量已经达到饱和状态。因此,选择染色时间30 min。
参照1.2.2预媒染色工艺,柞树叶染液质量浓度100.00%(pH值为6)的条件下,探讨媒染剂质量浓度对织物颜色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随着媒染剂用量增加,L*值呈快速下降后逐渐升高,当媒染剂为5.00 g/L时,L*达到最低;色相a*值呈轻微下降状态,色相b*值呈轻度上升后趋于平稳,色彩饱和度c*值变化与色相b*值相近。媒染剂主要起络合作用,媒染低于5.00 g/L,络合反应不完全,导致颜色特征值发生变化。表明媒染剂用量对颜色特征值变化影响较小,主要表现在明度上,因此,选择皂矾媒染剂用量为5.00 g/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种柞树叶片和树皮中的挥发性化学成分鉴定[J]. 周敬林,王斌赫,王国宝,姜义仁,杨瑞生,石生林,秦利. 蚕业科学. 2017(03)
[2]中国传统服饰染色技艺之褐色系复原研究[J]. 赵志军,刘剑虹,徐菲,杨晓华. 丝绸. 2015(03)
[3]植物染色技术[J]. 孙云嵩. 丝绸. 2000(10)
本文编号:3462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462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