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铁碳微电解-生物膜法-高级氧化新型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降解迁移规律

发布时间:2021-11-15 18:15
  采用铁碳微电解-生物膜法-高级氧化工艺处理实际印染废水。为了研究该组合工艺的降解特性,应用GC-MS分析了该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有机物降解过程。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提升了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胺类有机物种类和质量分数升高,芳香族有机物种类和质量分数下降;生物膜法对胺类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芳香族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差;高级氧化工艺能够氧化大部分芳香族有机物,对胺类和有机卤化物效果甚微;该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降解具有良好的效果,出水符合DB 32/1072—2007的限值要求。 

【文章来源】:印染助剂. 2020,37(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铁碳微电解-生物膜法-高级氧化新型组合工艺处理印染废水的降解迁移规律


铁碳微电解-生物膜法-高级氧化工艺流程图

有机物,印染废水,单元,离子


由图2可知,经过不同单元处理后的出水峰值总体呈现逐级递减趋势,体现出工艺对有机污染物的削减程??度。由表2可知,原水检测出32种有机物,成分较为复杂;铁碳微电解单元出水检测出26种有机物;生物膜单元出水检测出31种有机物;高级氧化单元出水检测出33种有机物,有机物种类没有减少。

反应机理,有机物


图3为氧化体系的推测反应机理。复合氧化剂中的H2O2在流化床溶出的Fe2+和铁氧化物晶体的均相和异相催化下产生HO·,过硫酸盐在Fe2+、铁氧化物晶体、活性炭均相和异相催化下产生SO4-·[19],氧化还原电位为2.5~3.1 eV,能够氧化降解大部分有机物;一部分有机物和Fe3+发生络合反应,生成铁胺络合物、铁芳香络合物,在絮凝沉淀作用下得以去除;除此之外,铁碳流化床对污染物存在吸附效果,在相互作用下,水中的有机物被快速去除。由表3可知,高级氧化出水的有机物组成相对于生物膜单元发生了较大改变,其中,胺类和醇类有机物质量分数升高,最多的为油酸酰胺(42%),芳香族有机物大幅下降,出水没有检测到双酚A,已被氧化分解。由此可知,高级氧化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氧化降解大部分有机物,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对难降解的有机卤化物并不能被有效氧化,以中间产物的形式在出水中积累,质量分数升高。总体上难降解有机物被大幅去除。3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和吸附—酸化水解—深井曝气工艺处理印花染色废水工程实例[J]. 邬婷婷,赵英武.  中国标准化. 2017(04)
[2]微生物对环境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共代谢作用[J]. 滕菲,杨雪莲,李凤梅,王卅,高野萌.  微生物学杂志. 2016(03)
[3]低DO下AGS-SBR处理低COD/N生活污水长期运行特征及种群分析[J]. 信欣,管蕾,姚艺朵,羊依金,郭俊元,程庆锋.  环境科学. 2016(06)
[4]绍兴印染打响环保攻坚战[J]. 墨影.  纺织机械. 2015(04)
[5]流化床Fenton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沈科,李燕,双陈冬,李爱民.  环境保护科学. 2015(02)
[6]印染废水接触氧化池中悬浮污泥和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比较分析[J]. 黄俊,宋吟玲,王学华,杜雨露,吴鹏.  环境工程学报. 2014(08)
[7]活性炭负载铁催化过硫酸盐降解酸性大红3R[J]. 黄晓东,涂佳.  环境科学学报. 2014(06)
[8]GC-MS分析印染废水处理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特性[J]. 戴鸿军,李红丽,周国旺,何月峰,周威明,陈伟,史惠祥.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4(01)
[9]印染废水污染现状及其处理技术的发展[J]. 张斌,刘金海,冯晓辉.  科技信息. 2011(05)
[10]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微电解—MBR—RO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回用技术[J]. 陈前荣,陈敏,王开林.  工业水处理. 2009(04)

博士论文
[1]基于新型磁性离子交换树脂的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D]. 范俊.南京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铁碳微电解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应用研究[D]. 刘维.中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4972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4972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c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