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B1阻断HepG2细胞自噬流及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8 19:46
霉菌毒素是真菌分泌的具有剧毒的代谢产物,普遍分布在土壤中,很容易污染作物与食物,曲霉毒素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污染面最广泛,常常能在天然食品中被检测到,因此对其毒性的研究备受重视。研究表明,肝脏作为黄曲霉毒素的靶器官,在低剂量的AFB1作用下就能够造成肝脏功能的严重损伤。目前对于AFB1诱导细胞自噬发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细胞以及肉鸡的肝脏中,关于AFB1影响人肝细胞自噬及其发生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本文意在使用人肝细胞HepG2细胞,研究AFB1对其自噬水平及其自噬流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发现,AFB1导致HepG2细胞内自噬小体增加,并在自噬流后期发生了阻断。由于溶酶体在自噬小体降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AFB1引发自噬流后期阻断的原因,我们深入研究了AFB1对溶酶体造成的损伤,进而揭示AFB1阻断HepG2细胞自噬流的具体机制。最后我们检测了AFB1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分析了AFB1诱导的细胞凋亡与溶酶体损伤的关系。本文为AFB1引发肝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AFB1的危害评估和危险防御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浓度AFB1处理(a)24h、(b)48h后HepG2细胞活性Figure2.1CellviabilityofHepG2Cellaftertreated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ofAFB1(a)for24hoursand(b)for48hours.(**p<0.01vsControl)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图2.2经AFB1处理后HepG2细胞内自噬标记性蛋白LC3-Ⅱ的表达量分别使用10μM、20μM、40μMAFB1处理细胞3h(a)、6h(b)、12h(c)后检测蛋白LC3-Ⅱ的表达情况;(d)HepG2细胞使用20μMAFB1处理3h、6h、12h后蛋白LC3-Ⅱ的表达情况Figure2.2ExpressionoftheAutophagymakerproteinLC3-ⅡinHepG2cellaftertreatedwithAFB1Cellwereincubatedwith10μM、20μM、40μMAFB1for3h(a),6h(b),12h(c)todetectedthelevelofLC3-Ⅱ;(d)Cellweretreatedwith20μMAFB1for3h、6h、12htodetectedthelevelofLC3-Ⅱ.(*p<0.05,**p<0.01vsControl)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图2.3在不同处理条件下MDC的荧光强度(a)荧光显微镜下(200×)观察细胞MDC染色情况;(b)各组细胞内MDC荧光表达定量分析。Figure2.3TheexpressionofMDCfluorescenceintensityunderdifferentprocessingconditions(a)MDCstainingwasobtainedbyfluorescencemicroscope(200×);(b)QuantitativeanalysisofMDCfluorescenceexpressionineachgroupofcells.(*p<0.05vsControl,**p<0.01vsContrl,ns:notsignificantvsCQ)2.4.4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形成我们想要更加直观的证明AFB1能够引起HepG2细胞自噬小体数量的变化,透射电镜(TEM)能够清晰的显示出细胞的内部结构,更加直接地反映出细胞中自噬小体数量以及形态的变化。HepG2细胞使用20μMAFB1处理6h后与空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噬的研究进展及在疾病中的作用[J]. 张丽,王志鑫,李姚,王海久,樊海宁,侯立朝.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2)
[2]溶酶体的生物学功能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J]. 许银丰,万伟.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9(07)
[3]Bcl-2/Beclin1复合物对细胞凋亡与自噬的调节作用[J]. 张怡,高维娟.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04)
[4]TFEB与溶酶体自噬的研究进展[J]. 王璞,康媛,毛姝英,鲍官虎,吴斐华. 海峡药学. 2019(06)
[5]球形金纳米颗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流和外泌体分泌的影响[J]. 颜春,马玉洁,谢玮岳,杨庆源,孙奋勇,杨志,薛松,连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1)
[6]真菌毒素(DON、AFB1)对HepG2/C3A细胞联合毒性及机理研究[J]. 李文竹,张根义,桑亚秋.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7(11)
[7]自噬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杨霞,陈琦,包玉龙,王利.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7(07)
[8]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进展[J]. 李昆,姚婷,宁雪雪,王盼琳,崔谱. 农产品加工. 2017(12)
[9]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其脱毒方法研究进展[J]. 乔宏兴,姜亚乐,王永芬,史洪涛,边传周. 动物医学进展. 2017(01)
[10]广西肝癌高发区黄曲霉毒素B1与乙肝病毒的协同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J]. 陈可和,陈甲信.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08)
博士论文
[1]磷酸化Hsp27与STAT3结合促进自噬抑制肝细胞脂质变性的分子机制研究[D]. 沈磊.南京师范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黄曲霉毒素B1诱导巨噬细胞自噬及胞外陷阱产生的机制研究[D]. 安雅男.吉林大学 2017
[2]A2E在蓝光致人RPE细胞损伤过程中对溶酶体膜通透性的影响[D]. 李丹.遵义医学院 2016
[3]黄曲霉毒素B1降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制备酶制剂的研究[D]. 戴军.湖北工业大学 2015
[4]溶血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酶A2诱导溶酶体失稳的机制研究[D]. 胡金山.河北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03506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浓度AFB1处理(a)24h、(b)48h后HepG2细胞活性Figure2.1CellviabilityofHepG2Cellaftertreated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ofAFB1(a)for24hoursand(b)for48hours.(**p<0.01vsControl)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4图2.2经AFB1处理后HepG2细胞内自噬标记性蛋白LC3-Ⅱ的表达量分别使用10μM、20μM、40μMAFB1处理细胞3h(a)、6h(b)、12h(c)后检测蛋白LC3-Ⅱ的表达情况;(d)HepG2细胞使用20μMAFB1处理3h、6h、12h后蛋白LC3-Ⅱ的表达情况Figure2.2ExpressionoftheAutophagymakerproteinLC3-ⅡinHepG2cellaftertreatedwithAFB1Cellwereincubatedwith10μM、20μM、40μMAFB1for3h(a),6h(b),12h(c)todetectedthelevelofLC3-Ⅱ;(d)Cellweretreatedwith20μMAFB1for3h、6h、12htodetectedthelevelofLC3-Ⅱ.(*p<0.05,**p<0.01vsControl)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图2.3在不同处理条件下MDC的荧光强度(a)荧光显微镜下(200×)观察细胞MDC染色情况;(b)各组细胞内MDC荧光表达定量分析。Figure2.3TheexpressionofMDCfluorescenceintensityunderdifferentprocessingconditions(a)MDCstainingwasobtainedbyfluorescencemicroscope(200×);(b)QuantitativeanalysisofMDCfluorescenceexpressionineachgroupofcells.(*p<0.05vsControl,**p<0.01vsContrl,ns:notsignificantvsCQ)2.4.4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形成我们想要更加直观的证明AFB1能够引起HepG2细胞自噬小体数量的变化,透射电镜(TEM)能够清晰的显示出细胞的内部结构,更加直接地反映出细胞中自噬小体数量以及形态的变化。HepG2细胞使用20μMAFB1处理6h后与空白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噬的研究进展及在疾病中的作用[J]. 张丽,王志鑫,李姚,王海久,樊海宁,侯立朝.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2)
[2]溶酶体的生物学功能与相关疾病研究进展[J]. 许银丰,万伟.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9(07)
[3]Bcl-2/Beclin1复合物对细胞凋亡与自噬的调节作用[J]. 张怡,高维娟.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9(04)
[4]TFEB与溶酶体自噬的研究进展[J]. 王璞,康媛,毛姝英,鲍官虎,吴斐华. 海峡药学. 2019(06)
[5]球形金纳米颗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噬流和外泌体分泌的影响[J]. 颜春,马玉洁,谢玮岳,杨庆源,孙奋勇,杨志,薛松,连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1)
[6]真菌毒素(DON、AFB1)对HepG2/C3A细胞联合毒性及机理研究[J]. 李文竹,张根义,桑亚秋.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7(11)
[7]自噬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杨霞,陈琦,包玉龙,王利.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7(07)
[8]黄曲霉毒素的研究进展[J]. 李昆,姚婷,宁雪雪,王盼琳,崔谱. 农产品加工. 2017(12)
[9]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其脱毒方法研究进展[J]. 乔宏兴,姜亚乐,王永芬,史洪涛,边传周. 动物医学进展. 2017(01)
[10]广西肝癌高发区黄曲霉毒素B1与乙肝病毒的协同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J]. 陈可和,陈甲信.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6(08)
博士论文
[1]磷酸化Hsp27与STAT3结合促进自噬抑制肝细胞脂质变性的分子机制研究[D]. 沈磊.南京师范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黄曲霉毒素B1诱导巨噬细胞自噬及胞外陷阱产生的机制研究[D]. 安雅男.吉林大学 2017
[2]A2E在蓝光致人RPE细胞损伤过程中对溶酶体膜通透性的影响[D]. 李丹.遵义医学院 2016
[3]黄曲霉毒素B1降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发酵制备酶制剂的研究[D]. 戴军.湖北工业大学 2015
[4]溶血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酶A2诱导溶酶体失稳的机制研究[D]. 胡金山.河北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03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503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