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天然色素在纤维素材料上的着色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8 21:12
  天然纤维素纤维材料由于其源于自然,与环境相容性好,符合人体生理环境等特点,为近年来消费者所喜爱。但目前纤维素织物的染色多为合成染料或颜料,在生产加工中会污染环境。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应用天然色素对纤维素材料进行上染着色。通过两种着色方式,即粘胶织物的染色和纤维素原液着色,将天然色素对纤维素材料进行着色研究。筛选开发了多种固色手段赋予粘胶纤维和粘胶丝/膜良好的染色牢度,改善了天然色素在纤维素材料上的染色性能。在对粘胶织物的染色方面,使用辣椒红、红曲红色素对粘胶织物进行媒染染色,使用玉米醇溶蛋白固色处理,探讨了媒染剂种类,媒染方法、时间、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以及玉米醇溶蛋白固色处理时所用浓度,处理时间及轧余率对固色效果和织物手感的影响,得到了较佳的染色工艺和固色工艺;使用β-环糊精对粘胶织物进行改性并对姜黄色素包合染色,探讨了β-环糊精对纤维改性工艺中β-环糊精浓度,柠檬酸浓度,β-环糊精与柠檬酸预交联时间,焙烘温度和次亚磷酸钠浓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优化了较佳的改性工艺。并对染色织物进行了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力学性能等表征。在对纤维素原液着色方面,分别添加三种助剂... 

【文章来源】:吉林化工学院吉林省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天然色素在纤维素材料上的着色研究


辣椒红色素(1、2)和红曲红色素(3、4)媒染粘胶纤维染色切片

天然色素在纤维素材料上的着色研究


固色前后粘

照片,织物,照片,柠檬酸


41精。(a)未改性粘胶织物(b)改性粘胶织物图3.9CA-β-CD接枝粘胶织物的电镜照片Figure3.9ElectronmicrographofCA-β-CDgraftedviscosefabric3.4.4红外光谱分析对β-CD、柠檬酸接枝β-CD(CA-β-CD)试样和改性布,以及姜黄素和染色前后的布样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所示谱图如图3.10和图3.11。1000200030004000波长/cm-1β-CDCA-β-CD改性布T%1720.1图3.10β-CD、柠檬酸接枝β-CD(CA-β-CD)和改性布红外谱图Figure3.10Infraredspectraofβ-CD,citricacidgraftedβ-CD(CA-β-CD)andmodifiedcloth对照β-CD、经过柠檬酸接枝的β-CD和改性布的红外谱图如图3.10所示。我们可以观察到的主要区别在于1720.1cm-1处出现一个谱峰,这是由加热过程中形成的酯的羰基峰和柠檬酸的羧基的羰基峰共同作用的结果。由谱图可以直观看出两步酯化交联均已成功。由于主体为β-CD和纤维素,所以在其他位置的峰型类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莱麻天丝纤维性能分析[J]. 高敏,高龙飞,高秀丽.  国际纺织导报. 2019(08)
[2]稀土氯化镧在橘皮色素染棉织物中的应用[J]. 李珂,叶挺,蒋静,王少飞.  稀土. 2019(04)
[3]姜黄植物染料对黄麻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J]. 彭文芳,吴锦俏.  毛纺科技. 2019(06)
[4]天然植物染料紫苏对棉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J]. 柯贵珍,周梦梅,朱坤迪.  染整技术. 2019(04)
[5]天然染料染色中媒染剂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 单国华,赵涛,贾丽霞,肖远淑,刘瑞,刘慧敏,薛宁宁,柳疆梅,张曼宁.  染整技术. 2018(03)
[6]姜黄染料对柞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研究[J]. 任哲民,王淑颖,薄士振,刘娜,陈德红,贾艳梅.  现代纺织技术. 2018(05)
[7]木棉纤维及其在纺织品的应用[J]. 苏扬帆,葛明桥.  服装学报. 2018(01)
[8]棉毛纱卡生物酶前处理工艺[J]. 於琴,王依丽,张艳.  印染. 2017(24)
[9]竹浆纤维/丝光羊毛混纺针织物的开发[J]. 廖侠,沈兰萍,张茜,颜婷姗.  合成纤维. 2017(05)
[10]抑菌除臭麻浆纤维混纺纱线的研发要点[J]. 李军华,王显其,关燕,马君志.  棉纺织技术. 2017(05)

硕士论文
[1]天然色素有色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王杨柳.中原工学院 2019
[2]棉织物天然阳离子改性及植物染料超临界CO2染色研究[D]. 朱丹丹.大连工业大学 2016
[3]有色抗菌粘胶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孙海燕.青岛大学 2015
[4]Lyocell纤维原液着色用超细颜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张凯.江南大学 2012
[5]天然染料姜黄色素的化学改性及改性染料的染色性能研究[D]. 孙鑫.苏州大学 2002



本文编号:3595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595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3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