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轻工业论文 >

电子束辐照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和赭曲霉毒素A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3 22:11
  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赭曲霉毒素A(OTA)是由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强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效应。多毒素污染粮食现象广泛存在,研究其降解规律对保障食品安全和粮食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电子束辐照(EBI)是当前真菌毒素降解技术的研究热点,有着成本低、安全性高和可靠性强等优势。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检测ZEN和OTA的方法,研究了影响EBI降解ZEN和OTA的因素及两种毒素混合后降解的相互作用规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 Q-TOF MS)推测了EBI降解水溶液中ZEN和OTA的产物及其生成途径,并对ZEN和OTA在小麦中的分布和降解规律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HPLC同时检测ZEN和OTA方法的建立。研究了提取溶剂、温度、时间、净化方式、流动相组成、流动相流速和柱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乙腈/水(80/20,V/V)为提取溶剂,30℃下200 r/min振荡提取30 min,毒素提取率最高;采用Oasis PRiME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ZEN和OTA回收率分别为101.2%和92.34%;流动相组成为2%乙酸/乙腈/...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对照表
1 绪论
    1.1 ZEN和OTA概述
        1.1.1 ZEN和OTA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1.2 ZEN和OTA的毒性和作用机制
        1.1.3 ZEN和OTA的限量标准
    1.2 ZEN和OTA污染现状
    1.3 ZEN和OTA检测方法
    1.4 ZEN和OTA降解方法
        1.4.1 物理法
        1.4.2 化学法
        1.4.3 生物法
    1.5 电子束辐照降解真菌毒素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HPLC检测方法
        2.2.2 EBI降解ZEN和OTA
        2.2.3 EBI处理ZEN和OTA污染小麦方法
        2.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HPLC同时检测ZEN和OTA的方法建立
        3.1.1 HPLC条件优化
        3.1.2 样品提取
        3.1.3 提取液的净化
        3.1.4 方法验证
    3.2 EBI降解ZEN和OTA的效果研究
        3.2.1 EBI对ZEN的降解效果
        3.2.2 EBI对OTA的降解效果
        3.2.3 EBI对ZEN和OTA混合溶液的降解效果
        3.2.4 pH对ZEN和OTA混合溶液降解效果的影响
        3.2.5 EBI对ZEN和OTA混合粉末的降解效果
    3.3 EBI对 ZEN和OTA污染小麦的降解效果
        3.3.1 ZEN和OTA在自然污染小麦籽粒中的分布
        3.3.2 EBI对小麦粉中ZEN和OTA的降解效果
        3.3.3 水分对ZEN和OTA降解效果的影响
        3.3.4 EBI对小麦样品水分的影响
    3.4 ZEN的 EBI降解产物研究
        3.4.1 EBI降解ZEN的总离子色谱图
        3.4.2 ZEN降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式
        3.4.3 ZEN降解产物结构分析
        3.4.4 溶液中ZEN降解产物生成途径
        3.4.5 ZEN降解产物毒性分析
    3.5 OTA的 EBI降解产物研究
        3.5.1 EBI降解OTA的总离子色谱图
        3.5.2 OTA降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子式
        3.5.3 OTA降解产物结构分析
        3.5.4 溶液中OTA降解产物生成途径
        3.5.5 OTA降解产物毒性分析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电子束辐照对玉米品质及赭曲霉毒素A降解效果的探讨[J]. 郭东权,王娴,董威杰,崔龙,范家霖,李庆鹏,吕晓华,陈海军,陈云堂.  中国粮油学报. 2018(05)
[2]臭氧水对赤霉病小麦中DON的降解效果研究[J]. 杨龙,李萌萌,关二旗,卞科.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3]2017年饲料及原料霉菌毒素分析报告[J]. 谢文梅,周丽丽,吴蓉,曹丽丽.  养猪. 2018(02)
[4]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物理和化学脱毒方法研究进展[J]. 常敬华,栾雨婷,周安群,何志明.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7(11)
[5]串联两种免疫亲和柱同时检测粮食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J]. 杜晶晶,王克超,丁勇宝,李慧娟,王丽丽.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7(05)
[6]电子束辐照降解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及对玉米品质的影响[J]. 罗小虎,齐丽君,房文苗,潘丽红,王韧,王莉,余晓斌,陈正行.  食品与机械. 2016(10)
[7]二氧化氯对几种主要真菌毒素的降解效果研究[J]. 常晓娇,王峻,孙长坡,刘虎军,伍松陵,孙晶,吴子丹.  中国粮油学报. 2016(09)
[8]臭氧降解污染小麦中呕吐毒素的效果及降解产物推测[J]. 王莉,罗颖鹏,罗小虎,王韧,李永富,李亚男,邵慧丽,陈正行.  食品科学. 2016(18)
[9]碱炼脱除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的研究[J]. 裴娅晓,刘玉兰,许利丽,马宇翔,安骏,郝克非.  中国油脂. 2016(05)
[10]制粉和分层研磨对小麦中赭曲霉毒素A的去除效果[J]. 彭春红,王丽,安凤平,李淑荣,罗红霞,王强.  中国粮油学报. 2016(03)

硕士论文
[1]臭氧和电子束辐照降解玉米中ZEN和OTA的效果及玉米品质研究[D]. 齐丽君.江南大学 2017
[2]臭氧处理对呕吐毒素污染小麦品质及安全性的影响[D]. 邵慧丽.江南大学 2016
[3]面粉中真菌毒素降解技术研究[D]. 马涵若.华南理工大学 2016
[4]水产品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多组分定量检测方法及电解水降解技术研究[D]. 孙文烁.上海海洋大学 2015
[5]电子束辐照对赭曲霉毒素A的降解效果及机理研究[D]. 彭春红.福建农林大学 2015
[6]电子束辐照对赤霉病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降解效果的研究[D]. 张昆.河南工业大学 2014
[7]玉米中赭曲霉毒素A辐照降解技术研究[D]. 迟蕾.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8]农产品中真菌毒素污染辐射降解效应研究[D]. 杨静.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9]我国主要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调查与风险评估[D]. 杨家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707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gylw/3707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3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