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在青海夏季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11-10 21:25
  强降水预报是天气预报中的难点之一。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受高原地形影响,夏季降水具有突发性、局地性、雨强大等特点,常引发洪涝、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是青海地区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以往,仅依靠常规的气象观测资料来预报青海地区的强降水天气有一定局限性,随着数值模式预报产品的多样化及其分辨率和准确性的不断提高,其在降水天气预报中的重要作用也逐渐被认同。但是,如何优化数值预报产品在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探究和检验在业务预报中比较便捷有效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方法,仍是值得不断探索的实用课题。因此,本文就数值预报产品释用方法在青海地区短期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及改进做了一点尝试。首先,本文利用逐日降水资料对青海省近10年降水进行了空间分布特征和降水强度变化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青海省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极其不均匀,整体呈现出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自东南向西北呈阶梯式递减的特征。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强降水频次也是最多。(2)青海省夏季降水在强度上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统计得出24小时10mm以上降水的发生次数虽然偏少,但依然是青海省夏季降水量的主要贡献者,表明10mm以上降水在青海夏季降水中属于强度偏强... 

【文章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在青海夏季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


研究选取的青海省气象观测站点分布示意图

青海省,降水日数,降水强度,量级


在分区的基础上为讨论不同强度降水对夏季降水的贡献,我们分别统计小雨、中雨、大雨及以上量级的贡献百分比和降水日数,并对小雨和中雨分别进行内插,最终得到各强度降水的贡献百分比和降水日数。从图 3-2 可以看到除了降水偏少的Ⅳ区 0.1—5.0mm 量级偏多外,其余三个区降水强度贡献比重分布都比较均匀,基本在 20%左右,而且随着降水强度的逐渐增大,其比重逐渐下降;图 3-3 显示降水日数在降水量级为0.1—5.0mm区间最多,降水日数随着降水强度的增大逐渐减小。值得注意的是降水量级在 5.0—9.9mm 和 10—17mm 两种情况,其区间内累计降水量占夏季比重基本相同,但 5.0—9.9mm 降水区间的日数偏多,表明青海夏季日降水多以 10mm 以下为主,但 10mm 以上量级的降水在降水次数偏少情况下累计雨量所占比重依然偏高,这也从侧面说明 10mm 以上量级的降水是引发夏季青海地区洪涝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主要原因。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青海夏季降水在强度上具有很强的不均匀性,10mm 以上降水在青海夏季降水中属于降水偏强类型。

降水日数,集中度,集中期,青海省


图 3-3 各区不同强度降水日数统计3.3 集中期、集中度特征前面提到如果研究时段内降水量集中,则集中度偏大;如果各时段降水量都相等,则集中度偏小。而集中期可以定量指示一年降水的集中程度。因此利用集中度和集中期可以更加直观的分析青海省降水的特征。图 3-4 为青海省各站点 10 年平均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青海省各站全年降水集中度集中在 0.6—0.7 之间,相比较于沿海地区集中度范围[50](0.1—0.3),青海省集中度远远大于我国沿海地区,表明全年降水比较集中,这也从侧面表现出青藏高原对青海降水的影响;从集中期来看,各站集中期集中在 210°左右,结合表 3-1 说明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7 月。为更好的分析各区集中度和集中期的特征,我们计算得出了各区逐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变化曲线(图 3-5 和图 3-6),可以看到降水偏多的三个区逐年变化趋势均表现一致,集中度维持在 0.6—0.7 之间,集中期主要集中在夏季 7 月,这与各站 10 年平均的分析结果相同,充分地说明了夏季(7 月)为青海省主要降水季节。而降水偏少的Ⅳ区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8·16”辽宁特大暴雨多尺度特征分析[J]. 杨磊,蒋大凯,王瀛,才奎志,孙丽,杨雪,曹世腾.  干旱气象. 2017(02)
[2]西北地区东部短时强降水概念模型[J]. 白晓平,王式功,赵璐,尚可政,刘晓潭,明如军.  高原气象. 2016(05)
[3]1961-2010年青藏高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李晓英,姚正毅,肖建华,王宏伟.  冰川冻土. 2016(05)
[4]一种新的综合物理指数构建及其在强降水预报中的应用[J]. 李德帅,王式功,王金艳,张英华,叶培龙,尚可政.  地球物理学报. 2016(06)
[5]基于ECMWF细网格模式产品的湿螺旋度在四川盆地强降水预报的应用试验[J]. 黄楚惠,郝丽萍,牛金龙,张平.  气象. 2014(09)
[6]山东省极端强降水天气概念模型研究[J]. 侯淑梅,盛春岩,万文龙,韩永清.  大气科学学报. 2014(02)
[7]北京一次暴雨过程的成因分析[J]. 闫昕旸,王文,何金梅.  干旱气象. 2014(01)
[8]近50年青海降水时空格局变化[J]. 白淑英,史建桥,相栋,王国恩.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06)
[9]基于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浙江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 曹永强,路璐,张亭亭,常静.  资源科学. 2013(05)
[10]近6年陕甘宁三省5—9月短时强降水统计特征[J]. 韩宁,苗春生.  应用气象学报. 2012(06)

博士论文
[1]亚洲夏季风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关系的研究[D]. 周晓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高原涡客观识别技术及其揭示的高原涡气候特征[D]. 张博.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487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87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0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