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及毗邻海域热带气旋生成研究进展概述
发布时间:2021-11-10 21:27
南海及其毗邻海域是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重要生成源地,提前和精准预测TC生成,是进行TC路径、强度变化和风雨预报以及减轻TC危害的前提。回顾梳理了近年来有关于TC生成的环境要素、物理机制、主要天气环流形势的相关研究进展。初步分析了TC初始扰动在有利环流背景条件下,菲律宾群岛地形动力作用对于南海及其毗邻海域TC生成的直接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一些与地形动力作用有关TC生成方面的科学问题。
【文章来源】:气象科技进展. 2020,10(04)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图1 台风“山神”(1809)临近编号前的逐半小时葵花-8静止卫星红外通道亮温观测(填色,单位:℃)和逐6 h最佳路径示意图
在低纬海区,合适的海洋热力状况、中层大气湿度、大气层结不稳定度等季节性环境背景为热带云团(TCC)形成提供有利条件。TCC通常是TC生成的初始胚胎,全球年均约有1600个TCC形成,但生成为TC的TCC占比却不到7%[53]。甚至在南海以及毗邻西北太平洋海域,TCC生成为TC的比率还有下降趋势[32,54],说明季节因子能够为TCC形成提供有利环境条件,但难以与TC生成的物理机制和天气尺度过程方面建立直接的联系。广泛被接受的TC生成物理机制主要有第二类条件不稳定理论(CISK)、以及风致表面热交换机制(WISHE)。无论是CISK还是WISHE解释TC生成,其前提是需要在开阔洋面上事先存在着初始扰动。在南海及毗邻海域,有利于形成初始扰动的低空环流天气形势主要有季风槽和热带波动。研究发现,在台风“蒲公英”(1005)生成早期,出现了中国南海型季风槽环流与吕宋岛西侧中低层涡度平流相叠加促进涡旋发展的情况,说明吕宋岛陆地对低层东风气流起到了强迫作用[124]。另外,研究分析了菲律宾吕宋海陆分布对流日变化以及低空西南气流加强对于台风“米克拉”(0816)生成的作用[4,136],而对于菲律宾群岛地形动力强迫作用与TC生成的关系研究尚未见诸报道,其原因可能在于过去缺少高时空分辨率卫星资料加密连续监测,以及实际个例的追踪分析。
经初步分析,发现与“山神”编号直接关联的对流云团明显发展,可能与吕宋岛西海岸、中科迪勒拉山脉(Cordillera Central)的地形强迫有关(图2和图3)。2018年7月16日15时(图2b),热带低压中心进一步迫近吕宋岛东北部,中科迪勒拉山脉迎风坡绕流与热带低压本体气流交汇辐合于吕宋岛西北部,热带低压中心西南侧涡度增长。2018年7月16日18时(图2c),热带低压中心逐步移过吕宋岛西北部,有气旋性过山绕流,背风坡一侧涡度增长,并汇入热带低压本体。明显地,地形绕流作用所导致的热带低压环流涡量增加,与“山神”生成编号直接关联的对流云团明显发展有很好的地理和时间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季风辐合区提供了大涡度、小切变等有利背景条件,但地形诱生的对流则直接导致热带低压发展为台风“山神”。6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Impact of Mid-and Upper-Level Dry Air on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and Intensification:A Modeling Study of Durian(2001)[J]. Yaping WANG,Yongjie HUANG,Xiaopeng CUI.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8(12)
[2]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生成源地研究[J]. 张丽杰,朱慧云. 热带气象学报. 2018(03)
[3]两类El Ni?o型对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及热带气旋生成的可能影响[J]. 张宏杰,武亮,黄荣辉.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8(02)
[4]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气旋生成大尺度环境因子的联系[J]. 张翔,武亮,皇甫静亮,范广洲,黄荣辉.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7(04)
[5]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J]. 陈笑晨,智协飞,赵欢,陈龙. 大气科学学报. 2017(01)
[6]季风涡旋对热带气旋生成影响的理想试验研究[J]. 徐梦婷,周顺武,葛旭阳. 气象学报. 2016(05)
[7]季风槽中热带气旋生成初期扰动的扰动动能收支分析[J]. 段晶晶,吴立广. 气象科学. 2016(02)
[8]1998—2009年间台风不活跃期间热带云团活动分析[J]. 叶日新,吴立广. 气象科学. 2016(03)
[9]多种再分析资料中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分析[J]. 邓诗茹,吴立广,王瑞芳,王超. 气象科学. 2014(03)
[10]南海北部冷涌及其环流特征[J]. 张玲,智协飞. 大气科学学报. 2014(01)
本文编号:3487976
【文章来源】:气象科技进展. 2020,10(04)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图1 台风“山神”(1809)临近编号前的逐半小时葵花-8静止卫星红外通道亮温观测(填色,单位:℃)和逐6 h最佳路径示意图
在低纬海区,合适的海洋热力状况、中层大气湿度、大气层结不稳定度等季节性环境背景为热带云团(TCC)形成提供有利条件。TCC通常是TC生成的初始胚胎,全球年均约有1600个TCC形成,但生成为TC的TCC占比却不到7%[53]。甚至在南海以及毗邻西北太平洋海域,TCC生成为TC的比率还有下降趋势[32,54],说明季节因子能够为TCC形成提供有利环境条件,但难以与TC生成的物理机制和天气尺度过程方面建立直接的联系。广泛被接受的TC生成物理机制主要有第二类条件不稳定理论(CISK)、以及风致表面热交换机制(WISHE)。无论是CISK还是WISHE解释TC生成,其前提是需要在开阔洋面上事先存在着初始扰动。在南海及毗邻海域,有利于形成初始扰动的低空环流天气形势主要有季风槽和热带波动。研究发现,在台风“蒲公英”(1005)生成早期,出现了中国南海型季风槽环流与吕宋岛西侧中低层涡度平流相叠加促进涡旋发展的情况,说明吕宋岛陆地对低层东风气流起到了强迫作用[124]。另外,研究分析了菲律宾吕宋海陆分布对流日变化以及低空西南气流加强对于台风“米克拉”(0816)生成的作用[4,136],而对于菲律宾群岛地形动力强迫作用与TC生成的关系研究尚未见诸报道,其原因可能在于过去缺少高时空分辨率卫星资料加密连续监测,以及实际个例的追踪分析。
经初步分析,发现与“山神”编号直接关联的对流云团明显发展,可能与吕宋岛西海岸、中科迪勒拉山脉(Cordillera Central)的地形强迫有关(图2和图3)。2018年7月16日15时(图2b),热带低压中心进一步迫近吕宋岛东北部,中科迪勒拉山脉迎风坡绕流与热带低压本体气流交汇辐合于吕宋岛西北部,热带低压中心西南侧涡度增长。2018年7月16日18时(图2c),热带低压中心逐步移过吕宋岛西北部,有气旋性过山绕流,背风坡一侧涡度增长,并汇入热带低压本体。明显地,地形绕流作用所导致的热带低压环流涡量增加,与“山神”生成编号直接关联的对流云团明显发展有很好的地理和时间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季风辐合区提供了大涡度、小切变等有利背景条件,但地形诱生的对流则直接导致热带低压发展为台风“山神”。6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Impact of Mid-and Upper-Level Dry Air on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and Intensification:A Modeling Study of Durian(2001)[J]. Yaping WANG,Yongjie HUANG,Xiaopeng CUI.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8(12)
[2]影响中国的热带气旋生成源地研究[J]. 张丽杰,朱慧云. 热带气象学报. 2018(03)
[3]两类El Ni?o型对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及热带气旋生成的可能影响[J]. 张宏杰,武亮,黄荣辉.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8(02)
[4]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气旋生成大尺度环境因子的联系[J]. 张翔,武亮,皇甫静亮,范广洲,黄荣辉.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7(04)
[5]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J]. 陈笑晨,智协飞,赵欢,陈龙. 大气科学学报. 2017(01)
[6]季风涡旋对热带气旋生成影响的理想试验研究[J]. 徐梦婷,周顺武,葛旭阳. 气象学报. 2016(05)
[7]季风槽中热带气旋生成初期扰动的扰动动能收支分析[J]. 段晶晶,吴立广. 气象科学. 2016(02)
[8]1998—2009年间台风不活跃期间热带云团活动分析[J]. 叶日新,吴立广. 气象科学. 2016(03)
[9]多种再分析资料中热带气旋潜在生成指数分析[J]. 邓诗茹,吴立广,王瑞芳,王超. 气象科学. 2014(03)
[10]南海北部冷涌及其环流特征[J]. 张玲,智协飞. 大气科学学报. 2014(01)
本文编号:3487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3487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