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技术的洞庭湖区野外放归麋鹿种群迁移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19 22:07
迁移行为(movement)指动物个体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空间位置改变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动物在空间上移动到更适宜的地点。迁移行为是研究动物行为的重要参数,属动物生态学重要的基础研究内容。目前有关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行为的研究,多集中在行为活动的类型与时间分配方面,迁移行为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报道。2016年3月3日,为减少麋鹿种群的近亲繁殖导致的种群退化,从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入的16头麋鹿,被人工野外放归到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有11头麋鹿佩戴GPS卫星跟踪器,为研究麋鹿野外放归后的迁移行为提供了难得的观测机会。本研究主要采用GPS卫星追踪法与地面观察法,于2016年3月3日-2018年7月13日,对洞庭湖区野外放归后的麋鹿迁移行为及其适应能力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探讨麋鹿的迁移行为规律以及不同生态因子对其迁移行为的影响。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春夏季麋鹿在一天内的迁移活动曲线表现为明显的双峰型,两个峰值中以19:00-20:00为最大值(位移距离均值为209.70m,下同),其次为6:00-7:00(173.25 m);两个低谷则以4:00...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立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麋鹿研究概况
1.2.1 物种简介
1.2.2 生物学特性
1.2.3 种群发展历史
1.2.4 食性分析
1.2.5 生境选择
1.2.6 行为研究
1.2.7 生理生化研究
1.2.8 种群调控
1.3 哺乳动物迁移行为研究
1.3.1 概念与内涵
1.3.2 迁移行为研究现状
1.4 GPS项圈在哺乳动物中的应用
2 研究区域、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区域
2.2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2.3.1 迁移日行为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2.3.2 迁移行为阶段变化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2.3.3 迁移行为的影响因子分析方法
2.3.4 不同区域的麋鹿迁移行为差异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麋鹿迁移行为特征
3.1.1 麋鹿迁移行为日特征
3.1.2 麋鹿迁移行为阶段性变化
3.2 麋鹿迁移行为影响因子分析
3.2.1 影响因子的解释
3.2.2 麋鹿日迁移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3.3 不同活动区域对麋鹿迁移行为的影响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图Ⅰ 洞庭湖区野外放归麋鹿主要活动区的生境
附图Ⅱ 洞庭湖区野外放归麋鹿种群野外调查
附录Ⅲ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丰麋鹿保护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 徐安宏,俞晓鹏.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5)
[2]仪器法与化学法测定健康麋鹿血清蛋白结果比较[J]. 李夷平,张树苗,陈颀,白加德. 特产研究. 2018(04)
[3]麋鹿栖息地水体溶解性有机质光谱学特征[J]. 张树苗,刘丹妮,白加德,李夷平,吴越,陈颀,常江,侯文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10)
[4]中国野生麋鹿种群发展策略探究[J]. 丁玉华,丁晶晶,李鹏飞,朱建强. 江苏林业科技. 2018(05)
[5]3种鹿科动物针毛扫描电镜观察[J]. 侯森林,费宜玲,赵国清,张棒,王远瞩,刘大伟. 江苏林业科技. 2018(05)
[6]石首麋鹿栖息地环境生态现状及其保护[J]. 张怀胜,艾劲松,温华军,张玉铭,李鹏飞,杨涛,朱建强. 气象科技进展. 2018(05)
[7]初生麋鹿心脏的解剖及组织学观察[J]. 钟震宇,郭青云,白加德,刘田,单云芳,李俊芳,孟玉萍,段建彬. 中国兽医杂志. 2018(09)
[8]麋鹿回家33周年 以鹿相约 文化大兴 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会召开[J]. 魏瑶,何建勇. 绿化与生活. 2018(09)
[9]麋鹿骨质角夏季脱落的首次发现与探究[J]. 丁玉华,李鹏飞,张玉铭,杨涛,姚毅,蔡家奇,孙华金. 野生动物学报. 2018(03)
[10]不同性别和季节麋鹿血浆性激素水平的变化[J]. 解生彬,郜志鹏,杨禹治,沈华,孙大明,原宝东. 畜牧与兽医. 2018(08)
博士论文
[1]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扩散机制与种群动态[D]. 宋玉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2]基于迁移行为、食性分析的貂熊冬季生境利用和评价[D]. 朱世兵.东北林业大学 2015
[3]洞庭湖区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重引入的研究—历史、实践、可行性[D]. 杨道德.东北林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洞庭湖区麋鹿野外放归初期家域和秋冬季生境选择研究[D]. 王海燕.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2]蒙古野骆驼的家域特征及栖息地分析研究[D]. 莫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2017
[3]人工辅助投食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的行为策略研究[D]. 夏万才.西华师范大学 2017
[4]秦岭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社群分离聚合规律及海拔分布模式的研究[D]. 边坤.西北大学 2017
[5]道路干扰下秦岭有蹄类动物迁移及适应对策[D]. 张洪峰.西北大学 2016
[6]秦岭北坡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栖息地选择差异的研究[D]. 栗其.西北大学 2016
[7]动物移动轨迹数据的挖掘研究[D]. 权宇澄.华东师范大学 2016
[8]基于GPS项圈数据的大熊猫繁殖状态判断[D]. 何可.西华师范大学 2016
[9]湖北石首麋鹿种群夜间卧息地选择与卧息行为[D]. 李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10]石首保护区麋鹿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与寄生虫感染调查[D]. 邹苗.华中农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96519
【文章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立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麋鹿研究概况
1.2.1 物种简介
1.2.2 生物学特性
1.2.3 种群发展历史
1.2.4 食性分析
1.2.5 生境选择
1.2.6 行为研究
1.2.7 生理生化研究
1.2.8 种群调控
1.3 哺乳动物迁移行为研究
1.3.1 概念与内涵
1.3.2 迁移行为研究现状
1.4 GPS项圈在哺乳动物中的应用
2 研究区域、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区域
2.2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2.3.1 迁移日行为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2.3.2 迁移行为阶段变化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2.3.3 迁移行为的影响因子分析方法
2.3.4 不同区域的麋鹿迁移行为差异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麋鹿迁移行为特征
3.1.1 麋鹿迁移行为日特征
3.1.2 麋鹿迁移行为阶段性变化
3.2 麋鹿迁移行为影响因子分析
3.2.1 影响因子的解释
3.2.2 麋鹿日迁移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3.3 不同活动区域对麋鹿迁移行为的影响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图Ⅰ 洞庭湖区野外放归麋鹿主要活动区的生境
附图Ⅱ 洞庭湖区野外放归麋鹿种群野外调查
附录Ⅲ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丰麋鹿保护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探讨[J]. 徐安宏,俞晓鹏.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5)
[2]仪器法与化学法测定健康麋鹿血清蛋白结果比较[J]. 李夷平,张树苗,陈颀,白加德. 特产研究. 2018(04)
[3]麋鹿栖息地水体溶解性有机质光谱学特征[J]. 张树苗,刘丹妮,白加德,李夷平,吴越,陈颀,常江,侯文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8(10)
[4]中国野生麋鹿种群发展策略探究[J]. 丁玉华,丁晶晶,李鹏飞,朱建强. 江苏林业科技. 2018(05)
[5]3种鹿科动物针毛扫描电镜观察[J]. 侯森林,费宜玲,赵国清,张棒,王远瞩,刘大伟. 江苏林业科技. 2018(05)
[6]石首麋鹿栖息地环境生态现状及其保护[J]. 张怀胜,艾劲松,温华军,张玉铭,李鹏飞,杨涛,朱建强. 气象科技进展. 2018(05)
[7]初生麋鹿心脏的解剖及组织学观察[J]. 钟震宇,郭青云,白加德,刘田,单云芳,李俊芳,孟玉萍,段建彬. 中国兽医杂志. 2018(09)
[8]麋鹿回家33周年 以鹿相约 文化大兴 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会召开[J]. 魏瑶,何建勇. 绿化与生活. 2018(09)
[9]麋鹿骨质角夏季脱落的首次发现与探究[J]. 丁玉华,李鹏飞,张玉铭,杨涛,姚毅,蔡家奇,孙华金. 野生动物学报. 2018(03)
[10]不同性别和季节麋鹿血浆性激素水平的变化[J]. 解生彬,郜志鹏,杨禹治,沈华,孙大明,原宝东. 畜牧与兽医. 2018(08)
博士论文
[1]洞庭湖区自然野化麋鹿种群扩散机制与种群动态[D]. 宋玉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2]基于迁移行为、食性分析的貂熊冬季生境利用和评价[D]. 朱世兵.东北林业大学 2015
[3]洞庭湖区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重引入的研究—历史、实践、可行性[D]. 杨道德.东北林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洞庭湖区麋鹿野外放归初期家域和秋冬季生境选择研究[D]. 王海燕.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
[2]蒙古野骆驼的家域特征及栖息地分析研究[D]. 莫琪.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2017
[3]人工辅助投食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的行为策略研究[D]. 夏万才.西华师范大学 2017
[4]秦岭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社群分离聚合规律及海拔分布模式的研究[D]. 边坤.西北大学 2017
[5]道路干扰下秦岭有蹄类动物迁移及适应对策[D]. 张洪峰.西北大学 2016
[6]秦岭北坡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栖息地选择差异的研究[D]. 栗其.西北大学 2016
[7]动物移动轨迹数据的挖掘研究[D]. 权宇澄.华东师范大学 2016
[8]基于GPS项圈数据的大熊猫繁殖状态判断[D]. 何可.西华师范大学 2016
[9]湖北石首麋鹿种群夜间卧息地选择与卧息行为[D]. 李弛.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10]石首保护区麋鹿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鉴定与寄生虫感染调查[D]. 邹苗.华中农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1965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19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