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比湖流域植物多样性对水盐胁迫的响应
【学位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Q948
【部分图文】:
生态学家认为,在生物多样性较低的生态系统(如荒漠),样性维持机制主要受生态位过程(Niche-based procesm & Pacala, 2011)。生态位过程主要包括两个相反的过程(境筛选(Environmental filtering)仅允许具有相同或相似性状,从而使得群落内性状表现为聚集分布的特征(Under-dispers1995; Diaz et al., 1998; Grime, 2006)(图 1-1);另一方面,ifferentiation)阻止具有相似性状的物种共存在一起,进而致布的特征(Over-dispersion)(Weiher & Keddy, 1995; Diaz06)(图 1-1)。近期研究表明,环境筛选和生态位分化二者作用于生物多样性维持(Jung et al., 2010; Gross et al., 2013b
第一章 绪论植物多样性维持中的作用机理。本论文旨在完善荒漠区植物多样性维持的生态适应机制,也为指导新疆干旱荒漠区重要特殊生物资源的保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1.5 技术路线依据论文的技术路线图(图 1-2),通过实验设计,针对论文的研究内容开展详尽科学的研究工作,进而顺利完成论文的研究目标。
比湖流域地处亚欧大陆中部,三面环山(南靠博罗科努山、西临阿依勒山),东部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国第二大沙漠),平均海为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最低洼地和水盐汇集中心(陈蜀江等, 20068)。.2 气候条件流域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夏季高温干旱,冬季寒冷, 2 800 h,多年平均无霜期 190 d,年平均降水量低于 100 mm,600 mm 以上,冬季平均积雪厚度为 10 cm,冻土厚度约为 20 cm 7.2 ℃,极端高温 44 ℃,极端低温 -33 ℃,盛行西北风,全年达 165 d,最大风速 55.0 m/s(降水和温度趋势图见图 2-1)。盐频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对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敏感(蜀江等, 2006; 杨晓东, 2009; 何学敏等, 2014;Abuduwaill et al.,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8条
1 李万华;;乌兰以西[J];鸭绿江(上半月版);2017年05期
2 ;我国克隆荒漠植物抗旱基因取得重要进展[J];北京农业科学;2001年03期
3 王玮;;谈谈荒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J];生物学通报;1988年05期
4 蒲锦春,刘家琼,刘新民,贾惠兰;我国荒漠植物的水分饱和亏[J];中国沙漠;1989年03期
5 张小鱼;;荒漠植物的神奇种子[J];思维与智慧;2017年20期
6 蒋菊芳;梁从虎;杨华;张宇林;丁文魁;杨永龙;;近十年气温和降水对荒漠植物梭梭、刺蓬物候期的影响[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年02期
7 唐进年;彭金凤;徐先英;张盹明;金红喜;;一年生荒漠植物的生态功能及在沙地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J];甘肃科技;2006年10期
8 顾志民;荒漠植物对改善干旱区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J];新疆林业;2002年01期
9 蒋霞,倪健;西北干旱区10种荒漠植物地理分布与大气候的关系及其可能潜在分布区的估测[J];植物生态学报;2005年01期
10 ;我国找到荒漠植物抗旱基因[J];农药市场信息;2001年10期
11 ;农林植生[J];科学中国人;2016年22期
12 张立运;;我国的荒漠植物及其饲用评价[J];中国草原;1981年01期
13 薛小明;;新疆建成中亚最大荒漠植物物种资源库[J];中亚信息;2010年11期
14 魏怀东;陈芳;张勃;周兰萍;李亚;杨雪梅;;民勤10种典型荒漠植物冠层光谱与含水率的特征分析[J];草业科学;2018年03期
15 郭京衡;李尝君;曾凡江;张波;刘波;郭自春;;2种荒漠植物根系生物量分布与土壤水分、养分的关系[J];干旱区研究;2016年01期
16 ;书讯[J];林业科学研究;2013年01期
17 王淑莉;赵昕;谭会娟;刘玉冰;;荒漠植物花棒耐盐性的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研究[J];中国沙漠;2008年05期
18 郑新军;李嵩;李彦;;准噶尔盆地荒漠植物的叶片水分吸收策略[J];植物生态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公延明;艾比湖流域植物多样性对水盐胁迫的响应[D];新疆大学;2019年
2 王立龙;典型荒漠植物叶片养分回收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机制[D];兰州大学;2018年
3 牛纪苹;典型荒漠植物生长对沙漠表层人工固结层的响应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4 单立山;西北典型荒漠植物根系形态结构和功能及抗旱生理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3年
5 张雪妮;荒漠植物群落演替及其营养元素驱动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6 何季;荒漠植物白刺对模拟增雨的生理生态响应及适应策略[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7 伍国强;Na~+转运蛋白基因在荒漠植物霸王响应盐和干旱中的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李涛;荒漠植物异速生长指数及其空间格局适应降雨梯度变化的规律与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9 种培芳;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种培芳;荒漠植物红砂、白刺和沙拐枣抗旱指标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典型荒漠植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机制[D];新疆大学;2019年
2 白梦杰;十种荒漠植物种子萌发与出苗的生态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3 李晓辰;中国温带主要荒漠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年
4 张琳琳;安西极旱荒漠植物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其耐旱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5 王姣姣;安西极旱荒漠植物AM真菌物种多样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6 葛佳丽;安西极旱荒漠植物DSE真菌生态异质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8年
7 牛慧慧;柴达木盆地东部荒漠植物生态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8 王坤;三种荒漠植物AM真菌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9 何明珠;荒漠植物枝系构件及其持水力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10 刘庭亮;荒漠植物专用有机肥在凉州区梭梭大田育苗和沙漠移栽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947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89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