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东北地区典型植物群落的表土植硅体记录及晚冰期以来古植被定量重建

发布时间:2021-06-26 03:55
  东北地区处于东亚季风区北部,对过去全球变化十分敏感,重建该区域古植被演变历史对于了解欧亚大陆东缘的植被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植硅体指标为研究手段,首先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现代135种单种植物、189个典型植物群落样品和358个表土样品,系统研究区域典型植物群落下表土植硅体来源和保存的差异性,探索表土植硅体含量与群落数量特征间的定量关系,进而建立能够识别典型植物群落面貌特征的表土植硅体标准。然后,基于现代植硅体标准定量重建东北地区三个剖面(LDBS、SY、HN,510个样品)的古植被演变历史,并据重建结果实现研究区内古植被格局时空演变的定量重建。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东北地区常见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植硅体产量和形态特征差异明显,草本植物植硅体产量普遍高于木本植物,且草本植物中特征植硅体类型(21类)的分类作用也明显优于木本植物(14类)。区域内典型植物群落中群落植硅体产量和组合特征也各有差别,利用群落植硅体组合分别能够相对准确的鉴别三类草原群落(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和杂类草草原)和五类森林群落(栎林、红松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杂木林、红松-云冷杉林、山地杨桦林)。同时,...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8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东北地区典型植物群落的表土植硅体记录及晚冰期以来古植被定量重建


研究区位置及采样点分布图

大布苏湖,年代序列,泥炭,剖面


22图 2-3 大布苏湖(LDBS)、双阳(SY)和哈泥(HN)泥炭剖面年代序列Fig. 2-3 ‘Bacon’age-depth models and accumulation rate plots for LDBS, SY and HN cores本论文中三个泥炭剖面都采用 AMS14C 测年技术进行定年,测年材料为植物残体或沉积物全样。测年样品经前期处理后,送往北京大学加速质谱实验室进行 AMS14C 年龄测定。测年样品及测试结果详见表 2-1。对所获年龄数据首先采用 CALIB Rev. 7.0.4 程序校正至日历年龄(2σ 校正结果)[209],然后利用 Bacon v2.2 模型模拟剖面深度和年代的对应关系,进而建立全剖面的年代序列(图 2-3)。大布苏湖剖面 7 个测年样品,其中 159cm 和 258cm 处14C 年龄因倒置而剔除,5 个

棒型,尖型,植硅体,扁平状


其中,细长棒型多见于双子叶植物。大部分尖型,如细长尖型、小毛发状,主要来自单子叶的禾本科和莎草科[7,216],大毛发状则多见于双子叶植包括立方体、纹孔块状、脊线块状、不规则块状和扇型,前三类块状是裸子植植物的特征类型[18,157,217],扇型是禾本科植物的典型植硅体类型[216],然而,数不规则块状的植物来源尚不清晰。同样地,除刺扁平状是云杉属植物特征型[218扁平状,如不规则扁平状、边缘弯曲扁平状和长方形的植物分类意义也不明显莎草科植物产生形态独特的硅质突起型和多边帽型[9],蕨类植物以三棱柱和单态为典型特征[219],阔叶树尤其是暖温带树种产生弓/Y 型[7],还有不均匀厚壁骨状分别源自落叶松属和针叶树[220],多面表皮植硅体主要源自草本植物。表、导管型和硅化气孔则广泛分布于各类植物中,不具有植物分类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dvance of research on modern soil phytolith[J]. Changhui WEN,Houyuan LU,Xinxin ZUO,Yong GE.  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8(09)
[2]松嫩草原典型群落对应表土植硅体组合特征[J]. 李德晖,介冬梅,高桂在,李楠楠,刘利丹,冷程程,刘洪妍,蒙萌.  第四纪研究. 2018 (04)
[3]中国东北植被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J]. 刘向培,刘烈霜,史小康,佟晓辉,贾庆宇.  大气科学学报. 2015(02)
[4]中国北方典型草原区花粉产量及其定量重建古植被的作用[J]. 许清海,曹现勇,Fang TIAN,张生瑞,李月丛,李曼玥,李洁,刘耀亮,梁剑.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3(12)
[5]孤山屯沼泽地晚更新世以来气候演化的植硅体记录[J]. 李楠楠,介冬梅,王刘奎,刘洪妍,刘利丹,陈雪松,阳金秀.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6]古植被定量重建与R值模型的发展——R值和ERV模型在兴隆山地区的应用[J]. 伍婧,马玉贞,桑艳礼,蒙红卫,胡彩莉.  第四纪研究. 2013(03)
[7]东北林草交错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关键因子识别[J]. 乔治,徐新良.  自然资源学报. 2012(08)
[8]2000-2008年中国东北地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模拟及季节变化[J]. 赵国帅,王军邦,范文义,应天玉.  应用生态学报. 2011(03)
[9]东北植被区划及其分布格局[J]. 周道玮,张正祥,靳英华,王平,王学志.  植物生态学报. 2010(12)
[10]21kaB.P.以来大兴安岭中段月亮湖沉积物全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J]. 刘强,李倩,旺罗,储国强.  第四纪研究. 2010 (06)

博士论文
[1]东北泥炭记录的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与大气汞沉降研究[D]. 肖河.中国地质大学 2017
[2]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研究[D]. 杜海波.东北师范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东北地区天然黄檗种群生物碱含量差异多尺度分析[D]. 徐丽娇.东北林业大学 2013
[2]长白山西麓哈尼泥炭地全新世植硅体与孢粉信息记录的古环境重建[D]. 葛勇.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30年来东北地区湿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崔瀚文.吉林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505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2505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e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