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子蒸镏的生物油温和加氢改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K6
【图文】:
压力下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引导下,能源结构朝着更绿色、更清洁、更低碳的方向转变。根逡逑据2017年英国石油发布在《BP邋Statistical邋Review邋of邋World邋Energy邋June邋2017》的统计结果,逡逑如图1.1所示,虽然能效的提升使能耗增长放缓,2016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增长1.0%,逡逑低于十年平均水平1.8%11],但世界能源的消费总量逐年上升,且传统的化石能源煤、石油、逡逑天然气仍然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过多的化石燃料消耗不仅引发温室效应,逡逑以及粉尘、SOx、NOx等环境污染问题,还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压力,形式仍不容乐观。虽逡逑然可再生能源增长势头迅猛,在2016年其增量占一次能源增长的30%以上,但在能源消逡逑费总量的占比仅为3.2%,仍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逡逑World邋consumption逡逑MMon邋Kmnm邋?l邋?Qu<v*l*nl逡逑■邋Renewables逦逦^逦逡逑■邋Hydioeioctnaiv逦13000逡逑■邋Nucleai邋eitergy逦逦^逦逡逑■逦Natural邋0as逡逑■逦0.i逦逦逡逑800(.逡逑.^邋'邋?邋-邋:邋"^邋?^^■:邋^邋*:邋;-V-7邋u*逡逑辱藏怤麟麟.邋■……:n-w-*-邋-
生物油成分复杂,不同组分之间沸点跨度较大,热稳定性也差。在常压条件下,生物逡逑油加热到80°C开始发生聚合反应[25]。0?等[26】对猪粪热解生物油开展了详细的蒸馏实验。逡逑如图2.1所示,蒸馏曲线呈S型,可分为低沸点区和高沸点区,说明生物油是高度复杂的逡逑流体。10wt°/。馏分油出现在100°C左右,主要是水分和易挥发小分子的蒸出,随着温度升逡逑高到150时曲线跃变至高温沸腾区,部分化合物出现聚合结焦现象。继续加热,馏分达到逡逑65邋wt%后不再增加,残余物变为焦炭。逡逑500:逦|逡逑A逡逑450:逦.逦▲逡逑::4逡逑400.逦_邋I邋*逡逑g逦*逡逑卜-邋350逦;逡逑1逦?逡逑I邋300:逦:逡逑|邋250.逡逑200邋;逡逑■逡逑150:逦?逡逑100邋:、.邋t逦逦邋■邋■邋.逡逑0.0逦10.0逦20.0逦30.0逦40.0逦50.0逦60.0逦70.0逡逑distillate邋volume邋fraction.邋%逡逑图2.1常压下生物油的蒸馏曲线.逡逑生物油热稳定性差在较高温度下容易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不利于生物油的分析表征,逡逑通过减压蒸馏能在较低温度下实现生物油的初步分离,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生物油发生聚逡逑合反应结焦。Lu等[271对比了米糠热解生物油在常压和减压蒸馏下的蒸馏特性,实验结果逡逑表明,常压下生物油在80邋°C左右开始沸腾,250邋°C终止实验后得到32.13邋wt%的残余物。逡逑而在3000邋Pa进行减压蒸馏
p——分子所处环境压力;逡逑由式(1)可知,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与分子直径有关,同时受环境因素压力和温度逡逑的影响。分子蒸馏原理图如图2.2所示。在给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混合物在分子蒸馏仪器逡逑加热蒸发面形成薄膜,分子通过加热获得足够的能量在液膜面自由蒸发而逸出。其中轻质逡逑分子的运动平均自由程大于蒸发面到冷凝面的距离,在冷凝面上被捕获冷凝下来成为馏分;逡逑而重质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往往小于冷却和加热表面之间的距离,不能到达冷凝面而成为残逡逑余物。馏分和残余物在重力作用下分别进入收集瓶,从而实现了液体中不同分子的高效分逡逑离。分子蒸馏设备构造独特,能够维持很高的真空度,所需操作温度较低,由于受热时间逡逑短,能够保持热敏性物质的原始化学特性,具有分离程度高、产物收率高等一系列优点,逡逑非常适用于高分子量、高沸点和热敏性物质的分离与提纯[29]。逡逑待分离化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树荣;CAI QinJie;ZHANG Fan;CHEN JunHao;ZHAO Yuan;ZHU LingJun;;A review on the upgradingof bio-oil based on separation[J];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2017年01期
2 徐海升;王博;王豪;;生物油加氢脱氧催化剂研究进展[J];现代化工;2017年01期
3 任东明;;“十三五”可再生能源发展展望[J];科技导报;2016年01期
4 王树荣;蔡勤杰;王相宇;张力;王誉蓉;骆仲泱;;生物油酸酮类模化物与乙醇在HZSM-5上共裂化制备生物汽油[J];催化学报;2014年05期
5 李雁斌;徐莹;马隆龙;陈冠益;王铁军;张琦;;生物油加氢精制工艺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9期
6 刘传荣;陈思浩;郑玉林;陈玉双;杨秋杰;周超;朱同贺;楼建中;;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壳聚糖复合海绵的制备工艺[J];化工进展;2014年02期
7 王誉蓉;王树荣;王相宇;郭祚刚;;不同蒸馏压力下的生物油分子蒸馏分离特性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3年02期
8 ;Preparation and activity evaluation of NiMoB/-Al_2O_3 catalyst by liquid-phase furfural hydrogenation[J];Particuology;2011年01期
9 崔洪友;王景华;魏书芹;禚淑萍;李志合;王丽红;易维明;;生物油超临界CO_2酯化反应研究[J];燃料化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李允超;王贤华;杨海平;张世红;陈汉平;;生物油分离精制技术的研究进展[J];生物质化学工程;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誉蓉;基于水萃取和分子蒸馏的生物油分级分离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2 熊万明;生物油的分离与精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949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94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