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立轴风力机气动性能与数值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6 21:14
【摘要】: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化石能源的渐趋枯竭,迫切需要大规模进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风力发电作为目前技术最成熟与最具规模开发的新能源,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相比于水平轴风力机(HAWT)研究的深入,对立轴风力机(VAWT)的研究甚少。本文将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立轴风力机风轮的气动性能和绕流特性。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立轴风力机气动力与数值模拟基本理论、风轮气动性能计算、翼型数值模拟、风轮数值模拟。 1)通过建立叶片与风轮的运动坐标系,详细分析了作用于风轮和叶片的气动力。阐述了单盘面多流管模型和双盘面多流管模型,给出了速度诱导因子的迭代求解算法。介绍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基本理论及离散方法,分析比较了常用速度—压力修正方法的优缺点。 2)应用流管理论并结合Gormont动态失速模型与Masse修正方法,对Φ-17m型风力机风轮气动性能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验证了流管模型的准确度和适用叶尖速比范围。取风轮赤道半径处叶素、单个叶片和风轮为研究对象,详细研究分析了风轮气动参数对其气动性能的影响规律。 3)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模拟了NACA0018翼型±30 o攻角范围内翼型绕流特性,获得翼型升、阻力系数与气流分离特性。分析了绕翼型气流分离的各种状态与过渡过程,并对气流分离点随攻角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 4)采用SST k ?ω两方程湍流模型,结合动态网格和滑动网格技术,对两种转速下风轮二维绕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风轮的绕流特性以及作用于叶片与风轮的气动力与力矩,并对动态网格与滑动网格下获得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文研究证明:中、低叶尖速比下流管模型能较准确的预测风力机的气动性能,高叶尖速比时流管模型计算与试验结果相差较大,须结合动态失速模型及修正方法。采用RNG k ?ε湍流模型所得NACA0018翼型气动特性最接近实验数据。应用滑动网格与动网格技术均能较真实地反映风轮绕流场特性,动态网格技术能更加确切地反映风力机的启动过程及实际运行状况。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K83
【图文】:

矢量分析,叶片


接下来对风轮及叶片所受气动力进行分析和气动力方程推导。取垂直于旋转轴的剖面,叶片处相对风速如图2.1 所示。叶片弦线与旋转圆周切线夹角 β 为安装角;0V 为叶片处当地风速;TV 为叶片圆周切向速度;RV 为气流与叶片的相对速度,是0V 与TV 的合速度;0V 与弦线的夹角α 为攻角。三速度的关系可以表示为:0RTV = V V(2.1)8

叶片,矢量,空气动力,气动力


图 2.1 叶片速度矢量分析 图 2.2 叶片上的空气动力若已知矢量0V 和TV ,即可确定矢量RV 以及作用于叶片的气动力。假定流过风轮的风速的速率和方向是固定的,对叶片在不同方位的速度三角形的研究表明,除了当叶素翼型的对称平面平行或近似平行于风的方向外,叶片在各个位置处的合成速度和入流角是不同的,因此其空气动力合力 F 也不一样。但是,所有位置上的叶片均产生使风轮向一个方向旋转的驱动力矩。图 2.2 是分析风轮旋转一周中,叶片在各个位置上的速度三角形。气流流过有攻角的翼型时,产生垂直于RV的升力LF ( L )和平行于RV 的阻力DF ( D ),其合力为 F 。由图 2.2 中可知所有方位角上的叶片都能产生驱动风轮的正转矩,且相对风速与翼型之间的攻角永远不会超过极限值:1max 0sin ( / )RαV V = (2.2)另一方面,由于风轮旋转时叶片有较大的切向速度,故叶片的攻角较小,气流不会失速,叶片可以获得气动力。风轮旋转过程中叶素攻角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每个叶片引起的转矩是波动的。风轮静止时,相对风速RV 和来流风速0V 一致,叶片的攻角很大,有些位置甚至大于失速攻角,使得启动转矩非常低。故 Darrieus

随体,叶片,坐标系,切向力


图 2.3 叶片随体坐标系 图 2.4 叶片受力分析首先分析单个叶片的运动,以及前面的速度三角形。为便于分析,将式(2.1)中的矢量沿叶片随体坐标系1o t 轴和1o n 轴方向分解,可得:0cos cos sinR TV α = V + Vβ θ(2.3)0sin cos cosRV α = Vβ θ(2.4)由式(2.3)和式(2.4)可得叶片的攻角及合速度00cos costancos sinTVV Vβ θαβ θ=+(2.5)2 2 2 2 20 0cos cos ( cos sin )R TV = V β θ + V + Vβ θ(2.6)将升力Lf 和阻力Df 在随体坐标系沿切向和法向分解,可得叶片的切向力tf 和法向力nf 。sin cost L Df = f α fα(2.7)cos sinn L Df = f α fα(2.8)切向力所引起的转矩( sin cos )t L Dm = f r = f α f α r(2.9)将切向力tf 和法向力nf 沿 X 轴和 Y 轴分解,可得叶片的推力xf 和侧向力yf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宏光;孙建逵;;可变叶片安装角立轴风力机的转动力矩计算[J];太阳能学报;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占芳;颜世军;;计及动态失速和有限展弦比效应的达里厄型风力机气动性能评价[A];第十一届全国空气弹性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刘占芳;颜世军;张凯;;计及动态失速效应的Darrieus型风力机气动性能评价模型[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王德辉 刘竹青;垂直轴风力机和风力致热技术组合值得期待[N];中国电力报;2011年

2 肖海航 王金伟 吕坤;风力发电技术研究[N];世界金属导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凯;兆瓦级Darrieus型立轴式风力机气动性能评价和结构动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Khalil Ibrahem Othman;冲积河流水力及河床形态的数值模拟究[D];河海大学;2004年

3 丁桂军;强子谱理论中奇特态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双岭;用于立轴风力机的智能控制器设计方法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0年

2 王康;立轴风力机变桨距规律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杨静;立轴风力机控制策略研究及仿真[D];重庆大学;2009年

4 张雅玲;混相驱气体示踪剂产出曲线解释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5 卢一平;含扭结流管的Ginzburg-Landau模型对类胶球介子质谱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白小芳;立轴风力机动态特性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苟怀勇;基于立轴风力机叶片的气动弹性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8 廖康平;垂直轴风机叶轮空气动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张凯;立轴风力机空气动力学与结构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10 韩荣贵;潮流水轮机叶片偏角控制规律理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949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7949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9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