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模糊大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N9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宇静,陈东彦;一类线性时滞不确定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分析和鲁棒控制器设计[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2 苏宏业,蒋培刚,王景成,褚健;一类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时滞依赖型鲁棒控制器设计(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9年06期
3 曹永岩,孙优贤;鲁棒严格正实控制器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9年01期
4 毛维杰,褚健;具有时变时滞的不确定时滞系统的输入-输出能量解耦[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年01期
5 王德进;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鲁棒保代价/H_∞混合控制[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6 刘红霞,朱学峰,胥布工;一类非线性时滞系统的H_∞模糊控制器的设计——LMI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S1期
7 姜偕富,费树岷,冯纯伯;具有状态时滞线性系统对时滞参数的自适应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2年05期
8 刘亚,胡寿松;基于模糊模型的时滞不确定系统的模糊H_∞鲁棒反馈控制[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年04期
9 李秀英,邢伟;不确定广义系统的鲁棒H_∞控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印姗姗,郝飞;中立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及对有界扰动抑制的性能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卜庆忠;毛剑琴;;一个H_∞低阶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孙秀霞;林岩;毛剑琴;;基于LMI的多目标特征结构配置方法及其应用[A];第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二)[C];2000年
3 杨晓光;张庆灵;靖新;;内点法在解线性矩阵不等式问题中的应用[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姜偕富;费树岷;冯纯伯;;线性时滞系统时滞相关状态反馈控制[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5 全永兵;张化光;;基于模糊状态模型的H_2控制设计[A];199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9年
6 张先明;吴敏;佘锦华;;线性采样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化[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孙慢;贾英民;;一类离散时滞系统具有闭环极点约束的H_2控制器设计[A];第25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中册)[C];2006年
8 苏成利;李平;;一类时滞不确定非线性系统鲁棒模糊预测控制[A];PCC2009—第2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曹永岩;孙优贤;;输出反馈指定圆域极点配置[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10 考永贵;高存臣;;一类离散多滞后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成利;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马建伟;多指标满意PID控制设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3 李宏飞;中立型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反馈控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陈凤祥;混沌控制与同步的鲁棒控制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肖伸平;不确定线性时滞系统时滞相关非脆弱鲁棒控制[D];中南大学;2008年
6 朱淑倩;线性奇异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D];山东大学;2005年
7 杨丽;广义系统耗散控制问题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8 李丽;非线性模糊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张宪福;具有三角结构的非线性时滞系统的镇定问题[D];山东大学;2005年
10 李娟;时滞系统基于观测器的故障诊断和容错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兴文;不确定模糊大系统的稳定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琳;基于T-S模型的倒立摆系统模糊控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高薇;基于LMI的时滞系统H_∞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4 于树友;基于滚动优化的约束H_∞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张慧凤;一类线性不确定时滞系统的鲁棒镇定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张建平;一类非线性时滞系统的鲁棒绝对稳定性分析[D];郑州大学;2008年
7 黄东;不确定离散奇异时变时滞系统的鲁棒H∞控制[D];山东大学;2006年
8 林雅宁;离散非方奇异时滞系统的观测器设计[D];山东大学;2008年
9 任忠杰;基于T-S模糊模型的一类大系统的保性能控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徐燕;微小卫星三轴稳定姿态控制系统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17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txlw/2617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