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跨膜方式的微生物连续发酵参数辨识
发布时间:2020-04-28 15:38
【摘要】:本文以微生物连续发酵生产1,3-丙二醇(1,3-PD)为背景,根据连续发酵过程的特征和代谢反应途径,为讨论甘油、1,3-丙二醇的跨膜运输方式和中间产物对两种酶的作用,首先分别建立了带有胞内底物和产物浓度变化的动力学系统模型,其次分析了动力系统的性质、解的存在唯一性以及对参数的连续依赖性,最后建立参数辨识模型,并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首先假设中间产物3-羟基丙醛(3-HPA)对微生物比生长速率的影响不存在,3-HPA对两种关键酶的影响一直存在,在已有的微生物连续发酵酶催化动力系统的基础上,对甘油、1,3-PD的跨膜运输方式分九种情况进行讨论,分别改进了具有酶促反应的连续发酵非线性动力系统,并讨论了非线性系统的性质,证明了动力系统解的存在性以及解关于参数的连续依赖性和可微性,然后以计算值与实验测试值之间的误差为性能指标,以动力系统为状态约束,建立参数辨识模型,并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通过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得出关于跨膜运输方式的结论:甘油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被动,,1,3-PD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相结合。 其次,在上面得到的结论“甘油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被动,1,3-PD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相结合”基础上,讨论3-HPA对两种酶的作用,建立模型并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参数。计算结果表明: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3-HPA对两种酶的作用对整个模型的影响不明显。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923;N945.14
本文编号:2643611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923;N945.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修志龙,曾安平,安利佳;甘油生物歧化过程动力学数学模拟和多稳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宫召华;冯恩民;修志龙;;微生物间歇发酵比生长速率辨识及优化算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刘重阳;尹蕾;冯恩民;修志龙;;微生物连续发酵建模及胞内动力学参数辨识[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李晓红;冯恩民;修志龙;;微生物连续培养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性质及最优性条件[J];工程数学学报;2006年01期
5 田平芳;谭天伟;;遗传改造Klebsiella pneumoniae提高1,3-丙二醇产量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8年03期
6 宫召华;;基于PSO算法的微生物间歇发酵动力学参数辨识[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27期
7 刘重阳;;改进的单纯形法优化微生物间歇发酵的操作条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17期
8 于永胜;;差异演化算法辨识微生物连续发酵动力学参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28期
9 申丽娟;冯恩民;陈宝凤;修志龙;;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脉冲系统的参数辨识及稳定性[J];系统科学与数学;2008年07期
10 李晓红;冯恩民;修志龙;;微生物间歇发酵非线性动力系统的性质及最优控制[J];运筹学学报;2005年04期
本文编号:2643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txlw/264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