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对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01.2;N941.3;X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枫;鲁春阳;;重庆市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时空格局分异[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4期
2 刘英;赵荣钦;焦士兴;;河南省土地利用碳源/汇及其变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0年05期
3 苏乐乐;;山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时间差异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年10期
4 郑亦伶;苑韶峰;;基于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时空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上海国土资源;2013年02期
5 杨文;陈燕;贺肖芳;宋新山;王宇晖;;基于土地利用的上海市碳足迹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S1期
6 陈军娟;马永旺;贾成平;;基于动力学的陇南山地不同土地碳排放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年06期
7 彭文甫;樊淑云;潘荟交;毛欢;周介铭;赵景峰;杨存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研究[J];生态经济;2013年09期
8 都义娟;;郑州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碳排放影响分析[J];河南科技;2016年19期
9 周婷婷;毛春梅;;我国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10 李蜀庆;余凯;;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鹏鹏;陈劲松;韩宇;;基于遥感的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A];《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8年
2 吴文佳;蒋金亮;高全洲;赵淑清;;中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碳排放响应及其格局与预测——基于2001-2009年MODIS数据[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徐茜;董玉祥;;广州市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碳效应研究[A];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16年
4 向海霞;王力;陈引;;重庆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分析与探讨[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5 彭文甫;周介铭;杨存建;赵景峰;樊淑云;潘荟交;毛欢;;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及时空格局研究[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刘剑岚;廖和平;宋小强;;农用地集约评价初探——以重庆市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7 朱艳莉;李越群;廖和平;;基于灰色线性规划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8 尚勇敏;杨庆媛;何多兴;;重庆市合川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响应评价[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陈银蓉;梅昀;黎孔清;;土地利用变化、利用管理与城市碳排放研究进展与展望[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赵杰;郭娜;安静;姜永见;史立华;杨以哲;王梁;;临沂市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2014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垠;碳排放“多收少补”有了硬性指标[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记者 彭德倩;降低人均碳排放仍有很大空间[N];解放日报;2008年
3 记者 王海燕 通讯员 宗鑫 古茜;5300位市民为碳排放买单[N];北京日报;2011年
4 彭继平;中美研讨碳源/碳汇估算和报告技术[N];中国绿色时报;2015年
5 记者 陈树德;一手增加碳汇 一手减少碳源[N];人民政协报;2010年
6 记者 史芳 杨振威;建立以省为单位的“碳源-碳汇”交易制度[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7 黄瑛;土地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N];巴彦淖尔日报(汉);2008年
8 本报记者 毛志红;土地碳排放对霾的“贡献”不可小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4年
9 记者 黄观平;土地利用好坏直接影响年度土地指标[N];东莞日报;2013年
10 记者 吴军;造林55亩抵消会议碳排放[N];南宁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淳兮;节能技术与能源结构对我国钢铁产业碳排放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2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陈景;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演变及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李学梅;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李翠菊;我国狭义农业碳源碳汇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6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7 赵敏;上海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屈宇宏;城市土地利用碳通量测算、碳效应分析及调控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9 靳祥锋;碳排放约束下的区域经济增长机制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10 王剑;蒙西农牧交错带乡村地域系统碳排放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敏;基于系统动力学对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2 王克强;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3 章磊;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影响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7年
4 余雪振;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5 闫征;南召县土地利用碳源碳汇及其变化分析[D];河南大学;2012年
6 陈鑫;快速城镇化地区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7 吴颖;长沙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8 刘仕佳;辽宁省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9 陈星;基于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区域碳权分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10 肖雅;沅江市土地利用碳排放的时序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26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txlw/272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