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N9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志斌;生态经济系统平衡再造的重要手段—生物工程[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2 马传栋;论城市郊区生态经济系统的特征[J];生态学杂志;1990年02期
3 谢朝柱;肖更生;;试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J];生态经济;1993年02期
4 王继军;纸房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建设及其投入问题分析[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3期
5 尤飞,董锁成,王传胜;黄土高原贫困地区生态经济系统良性演化的条件和对策——以甘肃定西地区为例[J];资源科学;2003年06期
6 赵德芳;孙虎;延军平;;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系统评价[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7 马艺枫;田欢;;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规划及运行机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6期
8 高乐华;史磊;高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态评价及时空差异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年02期
9 夏伟生,唐仲篪;试论干旱区的城郊生态经济系统[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8年02期
10 董玉祥;内蒙古西井子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量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中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非平衡性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2 高昆谊;杨红云;;玉溪市生态经济系统建设构想与对策[A];2006年玉溪市“生态立市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冯尚友;梅亚东;;生态经济系统的演变与熵值[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曹志平;;试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与生物体的全息关系[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5 周振民;;西北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研究[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曹玉升;徐建新;陈卫宾;李彦彬;张群波;;雨水集蓄利用区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规划[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贾小成;孙中党;尹忠良;李艳玲;张俭;;郑州市生态经济系统问题与管理初探[A];中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实践——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8 赵倩;李佳;;浅析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孙奇;秦明周;;河南省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分析[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10 吕洁华;毛玮;;基于能值分析的林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A];黑龙江省第十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冯竞;三峡环境及生态经济系统重建效果好[N];科技日报;2004年
2 盖志毅;从多重理论视角重新认识草原生态经济系统价值[N];中国信息报;2007年
3 见习记者 廖娴雅;科研项目历时6年获二等奖[N];重庆商报;2009年
4 董锁成(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干旱启示录[N];中国经营报;2001年
5 董峻;什么是生态农业[N];中国环境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徐学荣;植保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与优化[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2 江涛;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樊新刚;宁夏限制开发生态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4 盖志毅;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郭嘉良;海岸带渔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随机梯度和规则集成评价预测[D];天津大学;2010年
6 于琳;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海江波;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流与价值流耦合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8 陈珏;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系统构建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9 刘戈;区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进涛;东营市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2 陈鑫;江苏省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3 胡涛;构建生态经济系统与反贫困目标的实现[D];贵州大学;2009年
4 刘洁;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综合评价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5 童静;湖南耕地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功能及可持续性能评价[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6 孙奇;基于能值分析的乡镇耕地生态经济系统评价[D];河南大学;2010年
7 张坤;广东省海洋生态经济系统的发展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唐全华;基于能值理论的太原城市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10 毛玮;基于能值分析的黑龙江省林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5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txlw/2765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