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度控制的区域交通低碳化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9 18:10
随着来自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量逐年增长,发展低碳交通已成为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低碳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战略。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中,也着重强调了推动建设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实现区域低碳交通的建设,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动整个区域的低碳化发展进程。因此,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条件下的区域交通低碳化模式对于未来我国发展低碳交通有着重要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在分析国内外交通运输低碳化发展成果和碳排放、能源相关数据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发展低碳交通的必要性,对中国、英国和美国等国家的低碳化发展相关数据进行搜集、分析与比较。根据我国国情,总结出交通低碳化发展特征和京津冀区域发展低碳交通的难点,并结合京津冀区域的特点逐一分析了对区域交通碳排放产生影响的因素。构建了京津冀区域交通碳排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首先,应用Kaya恒等式和LMDI方法将各因素对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的贡献量进行分解,根据对京津冀区域交通碳排放系统进行的系统分析和维度分析,确定并建立了各因素与碳排放量之间的数理关系。由于区域交通碳排放系统具有多维度的特征,且维度间关系复杂,因此选择空间-时间维度和总量-时间维度分别构建了京津冀交...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世界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9%-2015??Fur-rn?emissfel?comin?ooalandareas?190-201
续发展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交通作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能耗持续增长,如图2-1中所示,自2015年来,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持续增加,且交通运输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也持续上升,在2015年己达??9.2%。随着国家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能耗和碳排放将随之增长,待我国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后,交通运输业有望超过工业成为中国第二大能耗和碳排放因素。??500???>-10%??400????8%??????^??K?300???????6%??tm??v-/????200???,孺......I?4%??k?一?“?_?i?I?丨:??100?........??????丨?2%??0? ̄! ̄ ̄^?I ̄ ̄^:?0?/0??■"■■I交域运输业能耗??2通运输业能耗占金国总能耗比例??图2-1?2000-2015年中国交通运输业能耗(折算标准煤)??Figure?2-1?Transport?Energy?Consumption?in?China?2000-2015??在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中,来自道路交通的碳排放占据了行业整体排放的绝??大部分。据国际能源署统计[51],如下图2-2中所示,2015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中,道路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据了整个行业的71.?7%,且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机动车的普及
?枒油?天然气??图2-3?2014年中国人口及各能源保有量占世界百分比??Figure?2-3?Share?of?China's?Population?and?Energy?Reserves?in?the?World?in?2014??2.2世界主要国家的交通运输低碳化发展??世界上多个国家均对交通运输低碳化的实现进行了探索,通过多种政策和措??施手段确保推进低碳交通体系的构成,不少国家的低碳交通发展己取得突出成果,??其经验在我国发展低碳交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学习价值。??2.2.1英国低碳交通发展??作为世界低碳交通发展先驱之一的英国,自推行低碳减排政策及措施以来己??经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完善的政策法规支持??作为第一个将低碳正式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国家,英国从大到国家整体减排??战略目标,小到每个行业的职能部门都制定了详细的低碳减排计划和要求。在交??通运输行业,英国交通运输部在《低碳交通:更绿色的未来》中对英国所有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减排措施给予了指导,并逐年设置了减排目标进行监管,以及时对■??减排目标和政策进行更新。此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交通碳排放相关指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 陈亮,何涛,李巧茹,田晓勇,魏玮.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7(04)
[2]基于GPS+GIS+GSM的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量动态计算方法[J]. 周叶,黄荣欢,唐恩斌.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3]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分解分析[J]. 卢建锋,韩霜,康家华.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6(02)
[4]铁路运输业碳排放的评定方法[J]. 任福民,黄定仪,杨月芳,陶若虹.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5(03)
[5]基于交通结构发展情景分析的城市交通碳排放测算研究[J]. 刘爽,赵明亮,包姹娜,刘静.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5(03)
[6]城市交通能耗和碳排放统计测算方法研究[J]. 张秀媛,杨新苗,闫琰. 中国软科学. 2014(06)
[7]低碳交通运输的综合评价指标及其应用[J]. 欧阳斌,张跃军,郭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8]中国低碳交通发展的几点思考[J]. 郭杰,伊文婧. 中国能源. 2013(10)
[9]基于能耗结构优化的高铁低碳环保效应[J]. 周新军.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3(04)
[10]中国交通运输部门节能潜力和碳排放预测[J]. 刘建翠. 资源科学. 2011(04)
硕士论文
[1]基于LEAP模型的北京市物流发展对节能减排影响研究[D]. 王晓华.北京交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05583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世界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19%-2015??Fur-rn?emissfel?comin?ooalandareas?190-201
续发展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交通作为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在我国,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能耗持续增长,如图2-1中所示,自2015年来,中国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持续增加,且交通运输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比例也持续上升,在2015年己达??9.2%。随着国家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能耗和碳排放将随之增长,待我国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后,交通运输业有望超过工业成为中国第二大能耗和碳排放因素。??500???>-10%??400????8%??????^??K?300???????6%??tm??v-/????200???,孺......I?4%??k?一?“?_?i?I?丨:??100?........??????丨?2%??0? ̄! ̄ ̄^?I ̄ ̄^:?0?/0??■"■■I交域运输业能耗??2通运输业能耗占金国总能耗比例??图2-1?2000-2015年中国交通运输业能耗(折算标准煤)??Figure?2-1?Transport?Energy?Consumption?in?China?2000-2015??在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中,来自道路交通的碳排放占据了行业整体排放的绝??大部分。据国际能源署统计[51],如下图2-2中所示,2015年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中,道路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碳占据了整个行业的71.?7%,且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机动车的普及
?枒油?天然气??图2-3?2014年中国人口及各能源保有量占世界百分比??Figure?2-3?Share?of?China's?Population?and?Energy?Reserves?in?the?World?in?2014??2.2世界主要国家的交通运输低碳化发展??世界上多个国家均对交通运输低碳化的实现进行了探索,通过多种政策和措??施手段确保推进低碳交通体系的构成,不少国家的低碳交通发展己取得突出成果,??其经验在我国发展低碳交通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学习价值。??2.2.1英国低碳交通发展??作为世界低碳交通发展先驱之一的英国,自推行低碳减排政策及措施以来己??经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1)完善的政策法规支持??作为第一个将低碳正式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国家,英国从大到国家整体减排??战略目标,小到每个行业的职能部门都制定了详细的低碳减排计划和要求。在交??通运输行业,英国交通运输部在《低碳交通:更绿色的未来》中对英国所有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减排措施给予了指导,并逐年设置了减排目标进行监管,以及时对■??减排目标和政策进行更新。此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域交通碳排放相关指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 陈亮,何涛,李巧茹,田晓勇,魏玮.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7(04)
[2]基于GPS+GIS+GSM的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量动态计算方法[J]. 周叶,黄荣欢,唐恩斌.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3]区域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变化的驱动因素分解分析[J]. 卢建锋,韩霜,康家华.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6(02)
[4]铁路运输业碳排放的评定方法[J]. 任福民,黄定仪,杨月芳,陶若虹.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5(03)
[5]基于交通结构发展情景分析的城市交通碳排放测算研究[J]. 刘爽,赵明亮,包姹娜,刘静.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5(03)
[6]城市交通能耗和碳排放统计测算方法研究[J]. 张秀媛,杨新苗,闫琰. 中国软科学. 2014(06)
[7]低碳交通运输的综合评价指标及其应用[J]. 欧阳斌,张跃军,郭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8]中国低碳交通发展的几点思考[J]. 郭杰,伊文婧. 中国能源. 2013(10)
[9]基于能耗结构优化的高铁低碳环保效应[J]. 周新军.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13(04)
[10]中国交通运输部门节能潜力和碳排放预测[J]. 刘建翠. 资源科学. 2011(04)
硕士论文
[1]基于LEAP模型的北京市物流发展对节能减排影响研究[D]. 王晓华.北京交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055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txlw/3505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