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Al-Mg-T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0 21:51
【摘要】:本文以纯Al为基体,添加Mg和Ti元素,采用粉末冶金法以一定的烧结工艺制备了Al-Mg、Al-Ti二元系复合材料和Al-Mg-Ti三元系复合材料。通过改变Al-Mg-Ti复合材料的烧结温度和成分配比,利用XRD、SEM、EDS等技术研究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及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CHI600E电化学工作站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通过对极化曲线和阻抗谱的对比分析,研究复合材料的耐蚀性能;对复合材料进行腐蚀摩擦磨损试验,通过测试开路电位和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计算体积磨损率,探讨复合材料的磨蚀机理。实验结果如下:(1)Al-Mg-Ti三元系复合材料中有Al_(18)Ti_2Mg_3三元相生成,三元系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较二元系复合材料有较大的改善。(2)Al-Mg-Ti三元系复合材料中,Mg/Ti加入量比值影响着物相形貌尺寸的变化,Mg含量的增加,促使显微组织往条状方向生成并长大,不利于改善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烧结温度的提高使复合材料变得更加致密,当烧结温度为750℃时,Al-5Mg-5Ti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达到了176Mpa。(3)动电位极化测试中,Al-7.5Mg-5Ti复合材料的腐蚀电位最正,腐蚀电流密度最小。极化曲线和阻抗谱的研究结果一致,Al-7.5Mg-5Ti复合材料的耐蚀性较好。(4)干摩擦性能测试中,Al基体中Mg元素有利于复合材料耐磨性的增强。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变大。(5)腐蚀磨损试验中,结合摩擦系数和体积磨损率的分析,结果表明腐蚀是造成材料损失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Al-5Mg-7.5Ti复合材料的体积磨损率最小。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B331;TF125.22
【图文】:

枝晶,金属间化合物,Mg含量,二元相图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现有工程金属中,Mg 是铝合金中常用的金属间化合物添加元素之一。Al-Mg合金的相图如图 1.1(a)所示,从相图中可以看出,Al-Mg 系合金具有很宽的凝固区间,其富 Al 端和富 Mg 端均存在共晶反应,分别为液相→α-Al+β-Al3Mg2(富Al 端)以及液相→α-Mg+γ-Al12Mg17(富 Mg 端)。Al-Mg 合金相图中间比较复杂,存在着包析和共析反应,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争议。当 Mg 成分少于 38.5at.%时,平衡凝固合金形成 α-Al 与 β 相。当 Mg 成分大于 58.62at.%时,合金平衡凝固形成 α-Mg 与 γ 相;介于二者之间则由 β 相与 γ 相组成。Al3Mg2一般称为 β 相,是一种复杂的面心立方结构金属间化合物,其 Mg 的含量约为 38.5at.%,也可以表达为 Al140Mg89,晶胞原子数为 1168,晶格常数为 2.824nm。

流程图,研究方案,流程图


研究方案流程图

SEM图,金属粉末,表面形貌,硬脂酸镁


湖 北 工 业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第 2 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研究方法2.1 试验材料以纯 Al 为基体,添加不同含量的 Mg、Ti,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不同成分的Al 基复合材料。原料为铝粉(纯度为 99%,粒度为 100~200 目)、镁粉(纯度为99 %,粒度为 100~200 目)、钛粉(纯度为 99.99%,粒度为 300 目)和硬脂酸镁,其中硬脂酸镁作为成型剂,在预压过程中也可以防止与金属模具粘连,利于脱模。金属粉末的 SEM 照片如图 2.1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中青;陈维玲;崔丽丽;;固有烧结温度低的微波介质陶瓷[J];山东陶瓷;2008年02期

2 SUSAN W.STEERE;华渊;;电瓷材料中的偏硅酸铅[J];电瓷避雷器;1987年04期

3 周玉,雷廷权,刘国斌,曹希宾;烧结温度对全稳定ZrO_2陶瓷显微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1988年01期

4 李晋尧;Ta粉的烧结温度及性能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1988年04期

5 ;细磨长石对瓷材料工艺性能及烧结的影响[J];电瓷避雷器;1988年04期

6 饶东生,林彬荫,朱伯铨;降低高纯氧化镁烧结温度的研究[J];硅酸盐学报;1989年01期

7 L.L.Bourgujgnon ,王勇;烧结温度对高比重钨合金的响影[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89年09期

8 Sajedeh MOHAMMADI AREF;Mohammad GHAFOURI;;陶瓷-高分子复合薄膜的电物理性能随烧结温度的变化(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8年03期

9 范兴平;杨成;;烧结温度对生物医用钛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工业;2016年06期

10 郑玉凯;蔡一湘;陈峰;闫志巧;罗兵辉;;烧结温度对10TiB/Ti-4.5Al-6.8Mo-1.5Fe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宪礼;;超细α-Al_2O_3粉对95瓷烧结温度的影响[A];2002年电子陶瓷及其在真空电子行业中应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2 左起亮;林锋;王彬;张志升;傅挥;肖云;;烧结温度和程序改变对二硅酸锂玻璃陶瓷微观物理性状的影响[A];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8年

3 欧阳德刚;王海清;胡铁山;赵修建;;烧结温度对Fe_2O_3基材料辐射性能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宫勋;孟秀霞;杨乃涛;谭小耀;尹屹梅;马紫峰;;YSZ/Ni-YSZ双层中空纤维烧结温度优化及其影响[A];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李纪标;翟学良;申玉双;杨芙丽;;烧结温度对Ba_xSr_(1-x)TiO_3薄膜性能的影响[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陈玮;尹周澜;马艳红;王锦;刘新红;;烧结温度对拟薄水铝石凝胶颗粒性能的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200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4年

7 沈慧英;于岩;;烧结温度对铝厂污泥研制的莫来石刚玉复相材料晶相结构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专辑(上)[C];2006年

8 周文博;张有凤;李万国;孙世举;闫子豪;;烧结温度对LiTaO_3陶瓷显微组织结构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6年

9 李小武;;烧结温度和SiO_2含量对HAp-SiO_2生物陶瓷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A];第十六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10 运新跃;黄德信;徐兵;李雨林;蒋丹宇;张骋;;烧结温度对氧化锆陶瓷相组成及力学性能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摘要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艾明星;钛铝碳及铜/钛铝碳复合材料[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Le Van Khoa Bao;基于粉体燃烧凝胶合成LSMO可变发射率材料结构及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岳敏;污泥的粉煤灰调理和污泥陶粒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燕克兰;锰酸锶镧的掺杂改性与双负机理[D];山东大学;2015年

5 程利霞;碳化钛陶瓷的放电等离子烧结及性能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6 乔丽娜;TiN_(0.3)与难熔化合物界面扩散行为及强韧化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7 张继广;煤转化过程中灰的熔融特性与煤中矿物质的变迁规律[D];重庆大学;2015年

8 雷研;铌钛酸盐体系微波介质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陆斌;掺钕钇铝石榴石光学陶瓷微观结构体视学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10 史国普;金属及稀土氧化物掺杂Ti/Al_2O_3复合材料可控制备及其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莲莲;Al-Mg-Ti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9年

2 孙承琳;Mo-20wt%Cu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3 刘倩;TiN-Ti/Al_2O_3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8年

4 赵薇;粉末冶金法制备WC基高耐磨陶瓷复合材料[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5 吴林春;基于燃烧合成的几种热电单臂的超快速制备及性能[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6 胡龙虎;(K_2O-Al_2O_3-SiO_2)系低介电陶瓷的性能研究[D];西华大学;2015年

7 秦艳荣;Na掺杂及酒精对LaFeO_(3-δ)磁学及电学性能影响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8 张茹;钛酸铜钙/镍(钴)铁氧体复合陶瓷材料的介电及磁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9 谢天翼;B_2O_3-SiO_2玻璃基低温共烧陶瓷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8年

10 杨帆;不同烧结温度后活性瓷釉涂层的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639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7639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5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