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碱性介质中溶剂萃取钒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27 16:22
  钒是一种重要的稀有金属元素,应用非常广泛。钒在自然界相当分散,主要是在各种冶金过程中作为副产品进行提取。目前,我国主要是从含钒矿物冶炼过程中产生的钢渣、钒钛磁铁矿、石煤以及少量的废催化剂和含钒石油渣提取钒,主要采用酸浸或焙烧-酸浸、焙烧-碱浸等方法进行提取。对于一些低浓度钒溶液体系,一些学者研究了采用萃取的方法从冶金过程的副产物中提取钒,主要集中在酸性或者弱碱性的环境下进行,对于强碱性环境下的萃取研究则相对较少。本论文主要探索了在较强碱性条件下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钒的研究。本文研究了在碱性条件下,以正辛胺、二正辛胺、三辛胺、N235和MTOAC(三辛基甲基氯化铵)为萃取剂,与仲辛醇和磺化煤油组成的萃取体系,对碱性溶液中的钒进行了溶剂萃取。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MTOAC对钒的萃取效果较好,确定了萃取体系为15%MTOAC+3.5%仲辛醇+81.5%磺化煤油。在30℃左右、有机相与pH为11.5水相按相比为1:1、震荡反应5min的实验条件下,钒的萃取率可达到90%以上。萃取反应3min后体系基本达到平衡,随着pH值的升高,钒的萃取率迅速下降,相比小于1萃取体系易发生乳化现象,大于... 

【文章来源】: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碱性介质中溶剂萃取钒的研究


钒在不同pH和不同摩尔浓度下的存在状态图

流程图,逆流萃取,串级,流程图


图 4 . 3 模 拟串 级逆 流萃 取流 程图 分 析 ,第 五 次 、 第六 次 、 第 七次 萃 余 液的 结 果 很 接近 , 认 为已 经 达 : 在 环境 温 度 为 30 ℃ 条 件 下 ,按 相 比 为 1 : 1 震 荡 反 应 1 0 m i n ,含 钒浓 度 过 三 级 逆 流 萃 取 后 , 萃 余 液 中 钒 的 浓 度 可 降 低 至 0. 0 5 g· L -1 以 下 , 总% 以 上。 三 级串 级 逆流 萃 取 结果 如 表 4. 3 所示 。 表 4 . 3 模 拟串 级萃 取各 级 出 口 的 萃取 结果 单 级 出 口 浓 度/ g ·L -1 单 级萃 取率 /% 累 积萃 取率 /% 原 液 2 /一 级 出 口 0 . 38 9 8 0 . 55 8 0 . 5 5二 级 出 口 0 . 05 2 8 6 . 63 9 7 . 4 0三 级 出 口 0 . 0 0 51 9 0 . 19 9 9 . 7 5萃 取 中的 乳 化 现 象: 水 相 经 过① 级 萃 取, 混 合 相 很快 分 成 两相 , 其 中 乳 化现 象 ;经 过② 级 萃取 ,混 合 相分 层较 慢 ,需 要 6- 7 m i n, 分 层 后 水 级 小 ; 继 续 经 ③ 级 萃 取 , 混 合 相 分 相 也 较 慢 , 6m i n 左 右 , 水 相 呈 清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石煤钒矿钙化焙烧碱浸提钒工艺的实验研究[J]. 张晓刚,高永波,徐强,刘代俊,龙华,唐瑜.  应用化工. 2013(06)
[2]季铵盐从碱性钨酸钠溶液中萃取钨的研究[J]. 柯兆华,张贵清,关文娟,尚广浩.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12(06)
[3]酸浸-萃取-氨沉淀法从石煤钒矿中提取钒[J]. 普世坤,靳林,肖春宏,冯章启.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12(01)
[4]湖南安化某石煤钒矿萃取提纯试验研究[J]. 米玺学,王莹.  科技创新导报. 2012(04)
[5]钒钛磁铁矿钙化焙烧及其酸浸提钒[J]. 李兰杰,张力,郑诗礼,娄太平,张懿,陈东辉,张燕.  过程工程学报. 2011(04)
[6]空白焙烧-加压高温碱浸法从石煤中提钒的实验研究[J]. 柯兆华,李青刚,曾成威.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11(02)
[7]石煤钒矿碱性浸出液提取钒新工艺[J]. 肖超,肖连生,成宝海,曹佐英.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11(01)
[8]从钒精矿中湿法提取五氧化二钒新工艺研究[J]. 杨绍文,曹耀华,高照国,刘红召,李琦.  湿法冶金. 2011(01)
[9]硫磷混酸体系中钒的萃取实验研究[J]. 朱军,王毅,李欣,薛娟琴,李营生.  稀有金属. 2011(01)
[10]用溶剂萃取法从含钒浸出液中直接沉淀钒[J]. 刘彦华,杨超.  湿法冶金. 2010(04)

博士论文
[1]氧化铝生产流程中钒的提取研究[D]. 赵卓.中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从石煤矿中提取五氧化二钒的工艺研究[D]. 孙聪.东北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127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36127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3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