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人工林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土壤原生动密度的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秀云;韩有志;张芸香;;距树干不同距离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J];植物生态学报;2008年06期
2 杨秀云;韩有志;张芸香;呼起跃;;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及季节动态[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杨秀云;韩有志;;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年04期
4 李树战;田大伦;王光军;闫文德;段伟;;湖南4种主要人工林群落的细根生物量及时空动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5 王志明,朱培立,黄东迈,刘海琴;秸秆碳的田间原位分解和微生物量碳的周转特征[J];土壤学报;2003年03期
6 李树战;田大伦;王光军;闫文德;朱凡;;樟树人工林细根生物量的时空动态[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7 展秀丽;余新晓;严平;吴岚;;北京市八达岭林区生态修复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08年04期
8 权伟;连洪燕;徐侠;王丰;汪家社;方燕鸿;余水强;阮宏华;;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细根生物量季节变化[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刘聪;项文化;田大伦;方晰;彭长辉;;中亚热带森林植物多样性增加导致细根生物量“超产”[J];植物生态学报;2011年05期
10 肖义发;欧光龙;胥辉;;林木细根生物量分布及其动态研究综述[J];林业调查规划;201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玉盛;陈光水;高人;;格氏栲天然林与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净生产力[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盖志佳;氮肥密度互作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生理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2 李瑞霞;间伐对马尾松细根生物量、形态和碳氮含量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家辉;杨树人工林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土壤原生动密度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7年
2 耿鹏飞;小兴安岭4种林型细根生物量时空格局及其养分分布[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邓强;黄土高原4种植被区典型群落细根生物量和年生产量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4 邓飞;模拟氮沉降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生物量和生产量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年
5 杨秀云;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细根生物量季节动态及空间分布格局[D];山西农业大学;2005年
6 曹乐;凤阳山不同林分类型细根生物量及周转率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7 李树战;湖南4种人工林群落细根生物量时空动态特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刘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细根生物量及根系呼吸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9 文智猷;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细根生物量及碳储量分布格局[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10 楚旭;大兴安岭主要树种细根生物量时空分布及火后变化情况[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26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26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