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土壤
发布时间:2020-05-18 18:48
【摘要】: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大兴安岭南部山地,是草原向森林、东亚阔叶林向大兴安岭温寒针叶林双重交汇的过渡地带,也是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动物区系的交汇点,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造就了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独特多样的动植物区系,成为连接各大动植物区系的纽带和桥梁;同时也是西辽河源头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本论文以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依照我国现行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分类原则和依据,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土壤进行了分类,并对保护区内主要土壤的成土条件及因素、剖面形态、土壤的理化性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1)根据调查发现,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内主要分布有山地黑土、灰色森林土、棕壤土、栗钙土、草甸土以及风沙土等六种土类。该区内南部山体陡峻,土壤垂直分布非常明显。 (2)土壤组合中森林土壤占优势,其中灰色森林土和棕壤占总面积的57.07%;暗栗钙土约占10%左右;暗色草甸土8.06%;.风沙土23%;山地黑土尽占总面积的1.56%。 (3)本区处在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带,森林环境不甚发达,常呈疏林和草灌景观。加之降水量较过去降低,大气干旱增加,蒸发量逐年增强,淋溶过程有所减弱。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159.2
本文编号:2670164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1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保华,何毓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2 卢超;;武夷山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3 徐咏文,段萍,罗志华;浅析中国土壤分类的发生与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4 邵宏波,梁宗锁,邵明安,韦鹏霄;21世纪土壤科学的主要任务及挑战[J];草业学报;2004年02期
5 赵其国;21世纪土壤科学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1年05期
6 赵其国;土壤圈在全球变化中的意义与研究内容[J];地学前缘;1997年Z1期
7 齐善忠,李福兴,罗芳;河西走廊临泽样区土壤生产潜力初步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2年01期
8 关欣;李巧云;张凤荣;;新疆平原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的参比[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周红艺,何毓蓉,张保华;长江上游典型地区SOTER数据库支持下的土壤肥力评价[J];山地学报;2002年06期
10 周红艺,何毓蓉,张保华;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基层分类研究进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甘霖;;第四章 土壤发生学的发展和未来方向[A];中国土壤科学的现状与展望[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龙高娃;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70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70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