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别山毛竹林土壤肥力特点及其与生产力的关系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S714.5;S7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玉兴;;闽东沿海山地毛竹不同经营措施效果分析[J];科技信息;2009年23期
2 彭九生;程平;曾庆南;;江西毛竹林冰压灾害后恢复重建技术措施与建议[J];世界竹藤通讯;2008年02期
3 肖复明;范少辉;汪思龙;于小军;刘广路;邓旺华;;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量碳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06期
4 李振基,丘喜昭,林鹏;福建南靖和溪毛竹林的群落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5 黄承才;;浙江省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和茶(Camellia sinensis)园土壤碳库的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6 陈志龙;李冰洁;;武夷山黄红壤带毛竹林土壤环境及其改良[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郭晓敏;牛德奎;郭熙;陈防;张过师;张斌;胡冬南;;奉新毛竹林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年03期
8 陈德斌;;竹木混交效果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3期
9 肖复明;范少辉;汪思龙;熊彩云;于小军;申正其;;毛竹林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对碳贮量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02期
10 朱长龙;上官林平;;井冈山毛竹林扩边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初探[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志勤;谢锦忠;傅懋毅;格日勒图;;毛竹林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特征分析[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杨清平;;毛竹林理水固土功能评述[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华锡奇;汪奎宏;周文伟;童晓青;叶华琳;;论浙江省毛竹林生态经济型栽培经营[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小明;曹永慧;周本智;李正才;;雨雪冰冻灾害干扰对不同海拔毛竹林凋落物的影响[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周文伟;华锡奇;童晓青;叶华琳;;毛竹林地土壤水土流失的初步研究[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郭晓敏;牛德奎;郭熙;胡东南;熊国辉;严伍明;;平衡施肥毛竹林土壤养分空间异质性研究(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7 肖复明;熊彩云;张小军;漆良华;徐海宁;章挺;;江西安福林区毛竹林群落呼吸量测定研究[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8 童以平;潘建平;严国琴;宣涛涛;;毛竹林经营类型的细分化刍议[A];中国林学会首届竹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邱永华;赖根伟;谢永水;程筵寿;;毛竹林生态经营措施探讨[A];浙江省第二届林业科技周科技与林业产业论文集[C];2005年
10 邱永华;赖根伟;谢永水;程筵寿;;毛竹林生态经营措施探讨[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胜伟邋记者 叶辉;毛竹林固持二氧化碳能力良好[N];光明日报;2008年
2 张化;毛竹林成了“金竹林”[N];上饶日报;2007年
3 管光前邋通讯员 陈胜伟;临安启动全球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N];杭州日报;2008年
4 何继学;毛竹林节水灌溉新技术[N];福建科技报;2006年
5 赖志雄邋李兴平;山间翠竹青竹业产业兴[N];闽西日报;2007年
6 萧江华;竹林防灾减灾技术[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7 陈扬渲;全球首个毛竹林碳汇项目实施[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8 凉军;毛竹林的冬季管理[N];中国特产报;2001年
9 本报通讯员 严伍明;奉新竹编老厂在林改中“复活”[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10 许春雷 孙冬梅;竹业成为长春村村民致富新路[N];黄山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宏;毛竹林生态型模式施肥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余林;皖南毛竹林密度效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刘西军;亚热带北缘毛竹林群落生产力、有机碳及养分动态[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4 苏文会;基于生长和养分积累规律的毛竹林施肥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5 吴志民;毛竹林植物多样性与保护策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6 徐涌;毛竹林群落结构与碳积累规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刘蔚漪;闽北不同类型毛竹林水文生态功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8 郭晓敏;毛竹林平衡施肥及营养管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9 丁九敏;雪灾对武夷山毛竹和黄山松林土壤碳氮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刘广路;毛竹林长期生产力保持机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正亮;安徽大别山毛竹林土壤肥力特点及其与生产力的关系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2 田野;基于施肥处理不同起源毛竹林生物量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海霞;江西毛竹林雨雪冰冻灾后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4 章朝聪;福建省毛竹林生态与经济价值评价[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陈荣;毛竹林资源资产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6 余盛宽;龙泉市毛竹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策略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7 彭志;毛竹林复合经营植物选择与生态效应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8 叶耿平;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与施肥的关系[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9 李展;毛竹林分结构分析及技术高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商珍珍;基于多源遥感毛竹林信息提取及地上部分碳储量估算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0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20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