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丘—草甸相间地区表土饱和导水率的土壤传递函数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01:37
【摘要】: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典型坨-甸相间地区为研究区,野外布设239个采样点,测定了其含水率、干容重、有机质、饱和导水率等理化特性。整理分析各理化特性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1.对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沙丘区杨树林、沙丘区耕地、低覆盖度草甸、高覆盖度草甸、草甸区耕地、撂荒地九种地貌类型下的表层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了不同地貌类型下表层土壤理化参数差异。 2.选取Campbell、Cosby、Wosten、Saxton四种土壤传递函数,对该地区表土饱和导水率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这几种土壤传递函数预测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大,相关系数均小于0.3,精度难以满足本地区应用。 3.采用主成分分析与非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预测本地区表土饱和导水率的土壤传递函数,土壤传递函数中仅使用了有机质和土壤粒度参数,并且土壤饱和导水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为0.661,该传递函数可应用于科尔沁沙地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的预测。 4.应用BP神经网络技术用于预测表层土壤饱和导水率,选取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饱和含水率、平均粒径、粒径标准偏差五种土壤特性参数作为输入变量,并对所建立的PTFS函数进行验证,数据显示用于建立和检验模型的数据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均大于0.7,相关性良好,说明BP神经网络模型所选用的参数合理。 5.综合分析评价两函数模型的有效性,适用性和精度后发现,BP神经网络技术所建立的土壤传递函数(PTFs)优于传统回归方法,但两种模型建立土壤传递函数(PTFs)的预测效果都比较理想,均可应用于科尔沁试验区。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812.2
【图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2研究区概况2. 1地理位置科尔泌沙地属于典型旱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之间,是中国北方四大沙地之一(Wu等,2001) "■“,也是最典型的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区域。研究区位于科尔泌沙地南缘,隶属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泌左翼后旗阿古拉镇,地理坐标为东经 122° 33' 00" -122° 41' 00",北讳 43° 18' 48" -43° 21' 24“,面积约55 km2,地貌特点为流动、半流动、半固定与固定沙丘和草甸地相间分布,属典型的半干旱荒漠化地区。地形趋势为南北高翅,中间低平,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186?232m。沙丘、草甸、农田、湖泊和村庄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4.5%、26.6%, 10.4%, 5.2%和 3.3%脚。
:?》桃 irr usnrtri: irr^-trj:图2研究区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与试验点分布Fig.2 Location,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ampling sites of the study area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812.2
【图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2研究区概况2. 1地理位置科尔泌沙地属于典型旱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之间,是中国北方四大沙地之一(Wu等,2001) "■“,也是最典型的北方半干旱农牧交错区区域。研究区位于科尔泌沙地南缘,隶属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泌左翼后旗阿古拉镇,地理坐标为东经 122° 33' 00" -122° 41' 00",北讳 43° 18' 48" -43° 21' 24“,面积约55 km2,地貌特点为流动、半流动、半固定与固定沙丘和草甸地相间分布,属典型的半干旱荒漠化地区。地形趋势为南北高翅,中间低平,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186?232m。沙丘、草甸、农田、湖泊和村庄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4.5%、26.6%, 10.4%, 5.2%和 3.3%脚。
:?》桃 irr usnrtri: irr^-trj:图2研究区地理位置、地貌特征与试验点分布Fig.2 Location,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ampling sites of the study area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鹏;张佳宝;吉丽青;朱安宁;刘金涛;;土壤传递函数在计算土壤饱和导水率中的应用[J];灌溉排水学报;2009年02期
2 朱大奇;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江南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杨培岭;罗远培;石元春;;用粒径的重量分布表征的土壤分形特征[J];科学通报;1993年20期
4 骆建国;郑文靖;;川西北草地沙漠化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06年01期
5 贾宏伟;康绍忠;张富仓;佟玲;姚立民;;石羊河流域平原区土壤入渗特性空间变异的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6 王慧芳;邵明安;;含碎石土壤水分入渗试验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7 汪恕诚;怎样解决中国4大水问题[J];水利经济;2005年02期
8 颜永强;段文标;王晶;;莲花湖库区水源涵养林土壤入渗性能的空间分布特征[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8年03期
9 门明新;彭正萍;许v
本文编号:27201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20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