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改良盐碱土壤理化性状及对植物生理性状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13:52
【摘要】: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粉煤灰排放量急剧增加。燃煤热电厂粉煤灰年排放总量的逐年增加,给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及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如何对燃煤热电厂排放的大量粉煤灰进行处置并加强综合利用是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是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现实要求。 本研究以我国北方有代表性的唐海县作为盐碱地粘性土壤研究地点,选择芦井庄宏大园林公司作为研究基地。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采用隔离层配比模式,对不同配比粉煤灰原土混合土覆土后土壤在垂向和水平向上的土壤质地、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规律、不同实验处理方案中常见园林植物的生理指标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四种处理方法都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加快盐碱土壤的排盐速度;四种处理方法都能不同程度的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使得可溶性盐含量降低、速效氮含量降低、速效磷含量升高、速效钾含量升高;四种处理方法都能够不同程度的改变植物的生长状况和生化指标,即随着粉煤灰施加量增加,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细胞间CO2浓度和叶绿素浓度升高,蒸腾速率、叶水势、电导率下降,但当粉煤灰施加量达到40%,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细胞间CO2浓度和叶绿素浓度下降,蒸腾速率、叶水势、电导率上升。 综合考虑各处理方案中土壤理化性状变化、植物生长及生理指标变化规律,认为粉煤灰施加量在30%左右时是较佳选择,可以形成与一般农田客土理化性质相类似的人工土壤结构。该处理方法可防止客土绿化对土地资源的破坏,避免客土绿化成本过高,促进废弃物资源化,确保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论文研究成果可为解决粉煤灰堆放占地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健康和保障农业生产安全、降低绿化成本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156.4;X144
【图文】:
项目 PH盐%%g/kgmg/kgmg/kgmgA1 8.27 0.51 0.41 0.46 32.14 12.64 272A2 8.29 0.52 0.47 0.48 33.78 12.58 251B1 8.24 0.51 0.46 0.46 33.45 14.55 288B2 8.28 0.48 0.39 0.43 30.71 14.48 269C1 8.29 0.48 0.38 0.41 30.11 13.91 300C2 8.31 0.47 0.43 0.42 31.68 13.83 281D1 8.41 0.42 0.35 0.37 27.36 11.28 337D2 8.43 0.41 0.38 0.37 28.91 11.16 320土壤 E1 8.16 0.58 0.48 0.53 37.13 5.07 208土壤 E2 8.11 0.61 0.55 0.55 39.05 5.14 193粉煤灰 8.63 0.21 0.12 0.13 12.71 43.29 531粉煤灰 8.72 0.17 0.14 0.11 12.88 42.83 5273.1 土壤 PH的变化 各处理方案试验地块土壤 PH均值详见表 3-3 中 PH一组采样土壤中 PH 均值分布如图 3-6 所示。
第 3 章 结果与分析碱性,这说明粉煤灰的加入量的不同对土壤 PH 值影响不大。这是因为试土壤 PH 本身为弱碱性,PH 范围 8.11~8.16。一般来说,干灰(原灰)粉煤 最高可达 12 以上,明显高于土壤,呈现强碱性反应,但干灰经放置半月以后,或者与水接触,其 PH 可降至 9.0 以下[65]。而本试验中,选用的粉煤灰均来自贮灰场,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堆放,风化后其 PH 值迅速降低,经过测试,PH 范围在 8.63-8.72,比土壤略高。因此试验地块的原土进行不同比例混合后对土壤 PH 造成的影响并不明显。1.3.2 可溶性盐的变化 各处理方案试验地块土壤可溶性盐的含量均值详见3 中可溶盐含量一项,分两组采样土壤中可溶盐含量均值分布如图 3-7 所示
本文编号:2722510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156.4;X144
【图文】:
项目 PH盐%%g/kgmg/kgmg/kgmgA1 8.27 0.51 0.41 0.46 32.14 12.64 272A2 8.29 0.52 0.47 0.48 33.78 12.58 251B1 8.24 0.51 0.46 0.46 33.45 14.55 288B2 8.28 0.48 0.39 0.43 30.71 14.48 269C1 8.29 0.48 0.38 0.41 30.11 13.91 300C2 8.31 0.47 0.43 0.42 31.68 13.83 281D1 8.41 0.42 0.35 0.37 27.36 11.28 337D2 8.43 0.41 0.38 0.37 28.91 11.16 320土壤 E1 8.16 0.58 0.48 0.53 37.13 5.07 208土壤 E2 8.11 0.61 0.55 0.55 39.05 5.14 193粉煤灰 8.63 0.21 0.12 0.13 12.71 43.29 531粉煤灰 8.72 0.17 0.14 0.11 12.88 42.83 5273.1 土壤 PH的变化 各处理方案试验地块土壤 PH均值详见表 3-3 中 PH一组采样土壤中 PH 均值分布如图 3-6 所示。
第 3 章 结果与分析碱性,这说明粉煤灰的加入量的不同对土壤 PH 值影响不大。这是因为试土壤 PH 本身为弱碱性,PH 范围 8.11~8.16。一般来说,干灰(原灰)粉煤 最高可达 12 以上,明显高于土壤,呈现强碱性反应,但干灰经放置半月以后,或者与水接触,其 PH 可降至 9.0 以下[65]。而本试验中,选用的粉煤灰均来自贮灰场,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堆放,风化后其 PH 值迅速降低,经过测试,PH 范围在 8.63-8.72,比土壤略高。因此试验地块的原土进行不同比例混合后对土壤 PH 造成的影响并不明显。1.3.2 可溶性盐的变化 各处理方案试验地块土壤可溶性盐的含量均值详见3 中可溶盐含量一项,分两组采样土壤中可溶盐含量均值分布如图 3-7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寿山;王艳华;梁富强;柏新富;姜子丰;曲晓燕;吕文涛;;三角滨藜的耐盐性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2 朱江,周俊,曹德菊,贾明霞;粉煤灰的理化性状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1999年02期
3 靳朋勃;吴春笃;;粉煤灰农业利用现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8期
4 张迎新;周玉迁;时雅君;李长海;潘杰;韩曦;张琳琳;;水分胁迫对地被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防护林科技;2012年02期
5 陈大睿;土壤磁性及磁化粉煤灰在农业上的利用[J];粉煤灰综合利用;1997年01期
6 陈叶,罗光宏;甘肃河西地区盐碱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年03期
7 杨安中;粉煤灰理化性质及改土增产效应研究[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0年02期
8 李雷,姜振泉;粉煤灰的理化特征及其综合利用[J];环境科学研究;1998年03期
9 赵亮;唐泽军;刘芳;;粉煤灰改良沙质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室内试验[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9期
10 王景平;;盐碱地主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以山东德州市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卜庆梅;三角叶滨藜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其适应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要平;粉煤灰充填复垦土壤理化性状及耕作适宜性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22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2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