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演变及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15:43
【摘要】:本文以西宁市为研究区,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基于CA-Markov模型对西宁市的土地景观格局模拟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对西宁市未来的土地利用提出改善优化建议,为西宁市的土地资源集约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论文的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1995年至2013年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情况为:耕地面积2001年比1995年增加19526公顷,2013年比2001年下降13098公顷;草地面积一直处于增长趋势,2013年比1995年增加91087公顷;林地面积整体减少了29867公顷;建设用地面积呈快速增长趋势,2013年比1995年增加26365公顷;水域面积整体面积比较少,变化受年份影响大;未利用地面积2013年比1995年减少94191公顷。耕地减少部分多数转换为建设用地,少数转化为草地和林地;未利用地减少部分多数转换为草地,少数被建设用地和耕地取代。 (2)西宁市景观格局变化分析。通过对1995年至2013年西宁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的分析得出,耕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在西宁市景观格局占有优势地位,西宁市的景观格局扰动程度总体上有所改善,随着封山育林育草工程和耕地整治项目步伐的不断加快,大片未利用地转为草地,景观斑块的物理连接性一直在增加,景观类型的发展趋势是趋向于多样化和均衡化的方向,景观抗干扰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3)西宁市2019年景观格局预测结果分析。在2013年到2019年间西宁市的土地利用景观结构主要变化为:耕地面积减少2113.53公顷;草地面积增加4272.38公顷;林地和水域面积都趋于减少,但变化幅度都较小,基本趋于稳定趋势;建设用地面积增加3896.89公顷,是模拟时段内西宁市涨幅最大的景观类型;未利用地面积下降了5065.44公顷。 最后,本文基于西宁市20多年的景观格局变化及预测结果,提出未来土地可持续利用措施:严格控制耕地减少,加大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努力提高耕地和基本农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901;F301.2
【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 2 章 研究区概况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以及主要工业基地。西宁市地处青海东部,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四面环山,三川会聚,地理坐标为东经 101 标为东经黄河支、北纬 36 纬标为东经黄,地势由北向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东西狭长,形似一叶扁舟。西宁市境内最高海拔 4394 米,市区中心海拔2275米。西宁市土地总面积7424.1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土地面积346.05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约 75 平方公里。
本文编号:2722631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901;F301.2
【图文】:
技术路线图
第 2 章 研究区概况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是全省经济、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以及主要工业基地。西宁市地处青海东部,黄河支流湟水上游,四面环山,三川会聚,地理坐标为东经 101 标为东经黄河支、北纬 36 纬标为东经黄,地势由北向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东西狭长,形似一叶扁舟。西宁市境内最高海拔 4394 米,市区中心海拔2275米。西宁市土地总面积7424.1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土地面积346.05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约 75 平方公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付春雷;宋国利;鄂勇;;马尔科夫模型下的乐清湾湿地景观变化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9期
2 蔺卿,罗格平,陈曦;LUCC驱动力模型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5期
3 罗鼎;月卿;邵晓梅;王静;;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4 陈佑启,PeterH.Verburg;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多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0年03期
5 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年04期
6 黄奕龙;陈利顶;吴健生;;我国城市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J];地理学报;2006年02期
7 许学工;李双成;蔡运龙;;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近今进展与前瞻[J];地理学报;2009年09期
8 蔡运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J];地理研究;2001年06期
9 胡召玲;李志江;杜培军;;分层信息提取法在县域土地利用/覆被遥感中的应用[J];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10 陈佑启,杨鹏;国际上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的新进展[J];经济地理;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长秀;基于RS和GIS的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22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22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