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群落的构建机制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快速丧失的背景下,生物群落的构建机制更加成为生态学的重大课题。目前,生态学者普遍认为群落构建机制是由区域过程和局域过程共同决定的。其中,区域过程包括地质历史事件、物种形成、迁移扩散以及消亡等,它们决定了现有区域物种库的数量,限制了可以进入局域群落的物种种类,因此它是探讨多个群落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的关键生态过程。局域过程则包括种间相互作用、生境过滤、扩散限制等,它们最终选择和决定了局域群落内可以共存的物种。因此局域过程是分析单个群落内部物种共存的关键过程。通过对比区域和局域过程对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草地群落的构建机制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制定有效的保护和恢复退化草地的措施。 我们以处于弃耕1年、3年、7年、9年、10年和从未受过人为种植干扰的青藏高原亚高寒草甸群落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物种多样性和功能性状多样性的角度利用方差分析、空间分析、MEM分析和模型拟合的方法探究局域和区域过程对于群落构建机制的影响。 从物种多样性角度,我们主要探究每个研究草地的物种均匀度和丰富度的关系及其形成机制、环境异质性和植物空间结构对于每个局域群落的群落构建的影响、每个研究样地的物种功能性状和物种组成沿着演替梯度的关系和其变化趋势,每个研究样地的物种库和物种组成的关系。从功能性状多样性角度我们主要探究每个研究样地的物种功能性状多样性和物种数的关系、实际功能性状多样性和完全由区域过程导致的理论功能性状多样性的一致性、环境异质性和空间变量对于功能性状多样性的解释率。沿着演替梯度每个研究样地的物种组成和功能性状组成的相似性的变化趋势。最后对比分析上述研究结果来最终得知局域过程和区域过程对于每个处于演替的草地群落的构建的影响,我们发现: 1.在建立围栏禁止农业种植和放牧后,退化草地的恢复速度非常快。每个处于演替的局域群落的物种数均随着演替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每个研究样地的群落物种组成也随着演替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变化,但是每个局域群落的物种数的差异并不能导致每个局域群落物种组成的差异。 2.功能性状多样性呈现与物种多样性一致的随着演替年限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但是沿着演替梯度,功能性状存在明显的趋同进化趋势,但在物种水平上既不存在物种趋同进化也不存在物种趋异进化趋势。 3.沿着演替梯度,尽管每个研究样地的均匀度和自然环境条件都不一样,但是每个研究样地的物种数和均匀度都呈现一致的显著负相关的关系。 4.生态位优先占领主导的生态位分化机制决定了每个研究样地的群落构建机制。 5.物种间的功能性状也与物种数和物种组成一样,与演替年限显著相关,在演替初期具有较小的种子和较小的SLA的物种会成为群落的优势种,而在演替后期优势种则转变为具有较大种子和较大的SLA的物种。 6.每个研究样地的环境异质性和植物空间分布对于局域群落物种组成和功能形状的影响均没有呈现与演替年限一致的变化。沿着演替梯度,环境和空间变量解释了不到50%的物种组成和功能性状组成的变化。尽管土壤P与演替年限相关,但是每个研究样地的植物物种和功能性状组成的空间分布是由土壤pH和N导致的。 综合上述所有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尽管每个研究样地的物种库不一样,但是它们的群落构建机制是一样的,即大尺度的区域过程(演替年限)而不是局域过程(环境异质性和种间相互作用)决定了每个处于演替的局域群落的构建机制,因此没有必要去关注每个局域群落局域过程的差异。 2.大尺度的区域过程直接导致了每个研究样地物种库的差异,而物种库的差异又反过来导致每个局域群落的物种间功能性状的差异,物种功能性状又最终决定了每个局域群落的物种组成。因此对于严重退化的草地,进行种子添加和恢复土壤种子库可以很好恢复严重退化的草地。 3.生态位优先占领机制主导着每个局域群落的群落构建,但不是环境异质性而是弱的物种间的竞争排除作用导致了生态位分化。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S8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继秋;林晓凤;许恒龙;宋微波;;海水养殖水体周丛纤毛虫的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水生生物学报;2008年04期
2 李春;周刊社;李晖;;拉鲁湿地主要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J];西北植物学报;2008年12期
3 杜茜;沈海亮;王季槐;;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6年02期
4 邓洪平;陈锋;王明书;;嘉陵江南充段硅藻群落结构及水环境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08年04期
5 江晶;温芳妮;顾鹏;闫云君;;湖北清江流域胡家溪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J];湖泊科学;2009年04期
6 师光禄;赵莉蔺;刘素琪;曹挥;PIKE Bruce;;枣园害虫、捕食性和中性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研究(英文)[J];应用生态学报;2006年01期
7 马国强;刘贤谦;;山西同朔地区不同混交林中昆虫群落结构初步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8 曹长雷;韩宗先;方平;冉景胜;吴少斌;李宏群;;三峡库区涪陵段夏季城市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9 李跃霞;上官铁梁;;中条山中段木本植物群落植物种多样性分析[J];植物研究;2006年02期
10 孙萍;李瑞香;李艳;朱明远;徐宗军;;2005年夏末渤海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J];海洋科学进展;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晓;裴恩乐;许晓波;蒋凌燕;;上海城区公园绿地鸟类群落结构及其季节变化[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8 野生动物、湿地与自然保护区论文集[C];2009年
2 童春富;熊李虎;陆健健;何文珊;;高强度开发背景下城郊自然保护区迁徙
本文编号:2747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4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