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不同林龄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层差异及其对林下土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8-01 15:14
【摘要】:本文以临汾地区隰县不同林龄结构的人工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ie re)林为研究的对象研究林地凋落物的年凋落量以及凋落物的现存量、林下凋落物在物理化学及微生物作用下的分解速率、枯枝落叶层的具体持水效果、枯枝落叶层元素构成、凋落物对人工油松林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龄结构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层的年凋落量与现存量分别的浮动范围分别为1.943t/hm2--12.481t/hm2和12.229--18.803t/hm2;分解速率的浮动范围为0.159t/hm2a--0.239t/hm2a;不同林龄结构人工油松林的自然含水量范围在4.68t/hm2--10.59t/hm2之间,不同林龄结构人工油松林的自然含水率在39.01%--60.02之间,不同林龄结构人工油松林的饱和含水量范围在30.19 t/hm2--52.98t/hm2之间,不同林龄结构人工油松林的饱和含水率在248.13%--299.85%之间;不同林龄结构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层的主要元素构成为氮、磷、钾、碳;不同林龄结构人工油松林林下枯枝落叶层氮储量的浮动范围113.64Kg/hm2--200.98Kg/hm2之间,不同林龄结构人工油松林林下枯枝落叶层磷储量的浮动范围5.59Kg/hm2--10.97 Kg/hm2之间,不同林龄结构人工油松林林下枯枝落叶层钾储量的浮动范围12.46Kg/hm2-21.29Kg/hm2之间,不同林龄结构人工油松林林下土壤的理化性质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步得到改善,林下土壤的pH值逐步趋于中性,持水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14;S791.254
【图文】:

枯枝落叶层,现存量,林龄


3.邋1实验地枯枝落叶层的现存量及年凋落量逡逑3.邋1.邋1实验地枯枝落叶层的现存量逡逑实验地枯枝落叶层的现存量如图1所示,实验表明现存枯枝落叶层中的分解层、半逡逑分解层和未分解层结构组成因油松林林龄结构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别,油松林的林龄与逡逑林下枯枝落叶层的现存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油松的林龄越高,林下枯枝落叶层的现存逡逑量也越高。逡逑不同林龄结构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层中的分解层含量的波动范围2.邋46t/hm2—4.邋88逡逑t/hm2之间,半分解层含量的波动范围在2.邋35t/hm2—4.邋17t/hm2之间,未分解层含量的逡逑波动范围在7.35t/hm2--10.47t/hm2之间。整体而言,未分解层的含量高于分阶层和半逡逑分解层;林龄小于16年的林分,分解层与半分解层的含量较为相近;林龄大于16年产逡逑的林分,分解层含量普遍高于半分解层。逡逑.丨2S逡逑未逡逑I逦;邋iJ逦ini逦in逦ini逦iiJ逦ij逡逑i邋?a邋m邋^逦23a邋30a逦305p逡逑^逦■未分解层l邋S半分

凋落物,油松林,林龄,林龄结构


逡逑实验地凋落物年凋落量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地凋落物的年凋落量随油逡逑松人工林林龄的增加而明显增加,不同林龄结构的油松林之间的差异性十分显著(p<0.逡逑001),整体而言,不同林龄结构油松林的凋落物年凋落量变化范围在1.943t/hm2--12.逡逑481t/hm2之间,其中,林龄最低的7年生油松林年凋落量最低(1.943t/hrrT2),林龄最逡逑高的30年生油松林年凋落量最高(12.481t/hm2)。逡逑林地凋落物的年凋落量可以表征单位面积内一年时间林地凋落物的总量,林地内的逡逑-9-逡逑

自然含水量,枯枝落叶层,含水率,林地


植物(主要是树木)通过其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每年都会向林地归还一定数量的凋落逡逑物,为林地内的部分动物和微生物提供一定程度的能量来源,由于林地凋落物的年凋落逡逑量常常受到气候因子及林分结构的影响因而年凋落量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差异。逡逑3.邋2实验地枯枝落叶层的自然含水量及饱和含水量逡逑3.邋2.邋1实验地枯枝落叶层的自然含水量及含水率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廷娟;;全球变化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3年02期

2 白登忠;谢寿安;史睿杰;成洪刚;;秦岭土壤环境变化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3 王子健;刘佳;王尚;杨巽;席景会;王军;;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年04期

4 李正才;杨校生;周本智;蔡晓郡;孙娇娇;格日乐图;孙雪忠;傅懋毅;;北亚热带6种森林凋落物碳素归还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吴鹏飞;刘世荣;;汶川地震次生灾害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0年09期

6 佟富春;肖以华;王庆礼;;长白山次生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点[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7 刘继亮;殷秀琴;邱丽丽;;左家自然保护区大型土壤动物与土壤因子关系研究[J];土壤学报;2008年01期

8 王军;廖庆生;丁伟民;童晓立;;粤东地区速生桉树林与天然林枯枝落叶层无脊椎动物多样性比较[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1期

9 韩学勇;赵凤霞;李文友;;森林凋落物研究综述[J];林业科技情报;2007年03期

10 李海涛;于贵瑞;李家永;陈永瑞;梁涛;;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四种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J];生态学报;2007年03期



本文编号:2777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77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b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