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海岸沙丘发育年代学及其环境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931.3;P597.3
【图文】:
研究区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汇地带。在构造上,位于闽东南燕山断逡逑拗带的长乐一诏安断陷带东缘及闽东南大陆边缘凹陷带内。地理经纬度在逡逑E117°-120°,N24°-26°之间(图2-1)。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逡逑117°E逦118°E逦119°E逦120°E逦121°E逡逑^里二4,:邋.邋1逡逑117°E逦118°E逦119°E逦120°E逦121°E逡逑图:M研究区新构造分区和采样剖面位置逡逑Fig.2-1邋The邋location邋of邋profiles邋and邋reasearch邋area逡逑r—台湾海峡沉降带:n—东南沿海断块隆起区:ii!闽东-粤东沿海差异隆起区,1I2闽中掀斜逡逑隆起区,113闽西断块隆起区,114屏南-梅林断陷带:III一闽西南拗陷带;IV邋—闽西北隆起带逡逑2.1.1地质地貌特征逡逑在燕山期受到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发生大规模的断陷、断逡逑裂和拗陷,形成了邋NE,邋NNE,EW,NEE,NWW,NW,NS和NNW向的多组逡逑断裂,形成了长乐一诏安断裂带、福鼎白琳一莆田笏石断裂带、南靖一厦门断裂逡逑带和永安一晋江断裂带等深大断裂构造。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次一级的构造,虽逡逑然规模较小
中国东部沿海老红砂分布情况
第3章晚更新世老红砂沉积序列及其气候意义逡逑同时QFS剖面表现出来的细节也佐证了上述特征:野外观察和色度试验可逡逑以分辨出QFS剖面至少存在3-4个色度旋回。例如,部位①在4.5-5.5m阶段,逡逑<2逦粒径的黏土百分含量出现拐点,色度变化也从暗黄橙色渐变为淡棕色。在逡逑相近研究区域的现代海岸风沙样品中,U、Th平均含量(分别为0.45邋pg/g和2.30逡逑pg/g)较低,相应的平均环境剂量率也较小。这种模式可能指示粒度较粗样品的逡逑环境剂量率有低估的可能,而粒度较细样品的环境剂量率则有高估的可能。因此,逡逑粒度较粗样品的环境剂量率受后期风化作用影响相对较小,用粗颗粒样品计算的逡逑年代可靠性较细颗粒样品更高。逡逑gl逦|h邋(逦:>邋^邋i:邋:逦I匕1邋'邋?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IN Jianhui;LI Zhizhong;JIANG Feng;DENG Tao;HU Fan'gen;LING Zhiyong;;Coastal environment of the past millennium recorded by a coastal dune in Fujian,China[J];Journal of Arid Land;2016年05期
2 姜锋;李志忠;靳建辉;邓涛;申健玲;于晓莉;苑秀全;赖海成;陈秀玲;;河北昌黎典型海岸沙丘的沉积构造及其发育模式[J];海洋学报;2016年07期
3 邓涛;李志忠;靳建辉;姜锋;赖海成;申健玲;于晓莉;苑秀全;;基于GPR图像的福建长乐海岸沙丘沉积构造与海岸环境演变[J];海洋科学;2016年05期
4 PENG Jun;DONG Zhibao;HAN Fengqing;;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dating of sandy deposits from Gulang county 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Tengger Desert, China[J];Journal of Arid Land;2016年01期
5 温小浩;李保生;孟洁;杨庆江;郑琰明;牛东风;王丰年;蔡瑜杭;;150~20ka BP福建东部平潭岛海岸风成沉积的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中国沙漠;2015年06期
6 郑景云;刘洋;葛全胜;郝志新;;华中地区历史物候记录与1850-2008年的气温变化重建[J];地理学报;2015年05期
7 靳建辉;李志忠;胡凡根;张辉;王贤立;夏菁;姜锋;邓涛;靳姝豫;刘秀铭;;全新世中晚期福建海岸沙丘记录的海岸环境与人类活动[J];地理学报;2015年05期
8 LONG Hao;SHEN Ji;;Underestimated ~(14)C-based chronology of late Pleistocene high lake-level event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adjacent areas: Evidence from the Qaidam Basin and Tengger Desert[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5年02期
9 潘威;满志敏;刘大伟;颜停霞;;1644-1911年中国华东与华南沿海台风入境频率[J];地理研究;2014年11期
10 丁一汇;柳艳菊;梁苏洁;马晓青;张颖娴;司东;梁萍;宋亚芳;张锦;;东亚冬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联系[J];气象学报;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路;福建东南沿海盆地第四纪构造运动模式与动力学成因[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龚正权;晚更新世以来闽东沿海风沙沉积的古季风变化记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78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778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