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毛乌素沙地荒漠化景观演变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18:00
   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是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景观生态学是新近崛起的交叉学科,在资源与环境的规划和管理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为研究区,利用2000年、2005年、2007年、2009年、2012年等五个时期的遥感影像为信息源,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观点,将景观生态学应用于荒漠化研究,并在荒漠化景观分类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以及遥感技术与GIS空间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获得荒漠化景观数据,最后分析了毛乌素沙地荒漠化现状与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最近期2012年的现状表明:研究区荒漠化较严重。其中风蚀荒漠化土地广泛分布,形成了研究区的荒漠化景观基底。据统计表明,研究区各种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738205.9hm2,占总面积的76.65%,其中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和盐渍荒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2601804hm2、10651.41hm2和125750.1hm2,分别占研究区的72.83%、0.3%和3.52%,以风蚀荒漠化景观为主,占荒漠化面积的95.02%;水蚀荒漠化占0.39%,盐渍荒漠化占5%。分析各类型荒漠化土地可知,风蚀荒漠化主要以轻度荒漠化为主。 2.荒漠化景观空间转移特征:总体趋势是未荒漠化景观与荒漠化景观之间、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景观之间互相转化。2000-2012年之间,整体上未荒漠化土地恶化为荒漠化土地的面积为616586.42hm2,反过来荒漠化土地逆转为未荒漠化景观的面积有92040.65hm2,比未荒漠化转变为荒漠化景观的面积少很多。而从其它荒漠化景观类型转变为水域的面积有5952.49hm2。综上所述,整体上,研究区恶化面积大于改善面积,而且水域面积也减少了很多。 3.荒漠化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特征:从景观类型水上的变化可知,2000-2012年间研究区景观类型的聚散程度没有显著变化,但是荒漠化景观越来越分散分布,整个景观的空间异质性明显加强。除了水域和居民工矿用地景观的斑块几何形状趋于简单化、规则化之外其他景观类型的斑块几何形状整体上趋于复杂化、多样化人为干扰程度也越来越加剧。在景观格局指数变化特征可知,近10年来,毛乌素沙地整体景观的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有所增加,蔓延度有减少趋势,反映人类干扰程度越来越强烈使原来的单一、均质和连续分布的整体景观趋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 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人类对物质生活质量追求的不断提高,人类无止境的向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发和破坏,加剧了土地荒漠化进程,导致了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学位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P901
【部分图文】:

示意图,示意图,东胜区,水草丰美


2 研究区概况2.1 自然概况2.1.1 地理位置毛乌素沙地,亦称“鄂尔多斯沙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行政区域内包括鄂尔多斯 5 旗(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伊金霍洛和东胜区的部分地区及整个乌审旗、陕西省榆林北部地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东北部地区,总面积达 3.6km2,经纬度范围是 37°27′30″~39°22′30″N-107°20′~111°30′E,如图 2-1 所示。该地区曾经水草丰美,是典型的牧业兴旺之地,但后来,因为气候变化、开垦战乱等多种原因导致这里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经历了数百年的扩展和变迁形成了如今的沙地景观。

示意图,毛乌素沙地,地貌,示意图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天,最多时候出现过 90 天)较多,加之蒙古高原冷高压的影响,导致这旱灾,次数多于涝灾。毛乌素沙地年均蒸发量是其降水量的 5 倍左右,区水热差很大。除此之外,毛乌素沙地气温有变暖趋势,这有可能对其影响。貌特征貌类型上,毛乌素沙地存“梁”、“滩”平行排列的相间地貌,梁地主要从部高地向东南延伸出来受到切割形成了西北—东南方向的冲积平原,主要由白垩纪紫红色和侏罗纪灰绿色砂岩层所构成,团结度差、容易风用下使得本区各种第四纪沉积物含沙量较大,成为毛乌素沙地形成的沙

类型分布,荒漠,盐渍,重度


图 4-1 2000 年景观类型分布图35.969%21.865%11.942%24.208%0.004%1.610%1.612%0.396%0.139%0.886%0.708%0.662%未荒漠化轻度风蚀荒漠中度风蚀荒漠重度风蚀荒漠轻度水蚀荒漠重度水蚀荒漠河流湖泊水库滩地居民工矿用地轻度盐渍荒漠中度盐渍荒漠重度盐渍荒漠图 4-2 2000 年景观类型面积比例图图 4-1 可知,毛乌素沙地景观格局中未荒漠化景观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景安;李阳兵;魏朝富;谢德体;;重庆岩溶区景观格局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5期

2 曾从盛;郑彩红;陈渠;欧世芬;;基于3S技术的福建省湿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年04期

3 薛占金;秦作栋;孟宪文;;晋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初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4 谢志茹,罗德利,张景春,隆学文;基于RS与GIS技术的北京城市公园湿地景观格局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04年03期

5 孙永军;周强;杨日红;;黄河流域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遥感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08年02期

6 古丽克孜·吐拉克;李新国;刘彬;海米提·依米提;;开都河流域下游绿洲景观格局变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3期

7 秦作栋,马志正;沙漠化灾害危险度评价的初步研究──以晋西北地区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6年05期

8 高尚武,王葆芳,朱灵益,王君厚,张玉贵;中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J];林业科学;1998年02期

9 康国定,冯学智,黄蔚,赵书河,张侠,吴薇;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沙质荒漠化灾害监测评价模型[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龚子同;防治土壤退化是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彤慧;毛乌素沙地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2 银山;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动态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3 白海花;内蒙古乌审旗近20年的植被景观动态及预测[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89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489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e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