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特殊离子效应初探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X14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土壤团聚体的形成
1.2 影响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因素
1.2.1 土壤有机质
1.2.2 土地利用
1.2.3 土壤生物
1.3 土壤团聚体分散破裂机制
1.4 介观尺度下土壤颗粒的内部相互作用机理
1.4.1 土壤带电情况
1.4.2 介观尺度下土壤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力
1.4.3 DLVO理论
1.5 特殊离子效应
1.6 结语
第2章 研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2.1 研究方案
2.1.1 研究目标
2.1.2 研究内容
2.1.3 技术路线
2.2 实验设计
2.2.1 实验材料
2.2.2 样品处理与土壤团聚体的制备
2.2.3 供试土样团聚体分散的定量测定
2.2.4 Zeta电位的测定
第3章 土壤颗粒表面电化学性质的测定
3.1 供试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比表面积
3.2 土壤颗粒表面电化学性质
3.2.1 土壤颗粒的表面电位
3.2.2 土壤颗粒的表面电场强度
第4章 特殊离子效应对恒电荷紫色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4.1 不同一价阳离子对紫色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4.2 特殊离子效应对表面电位的影响
4.3 特殊离子效应对相邻颗粒间静电排斥压强的影响
4.4 不同二价阳离子对紫色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特殊离子效应对可变电荷土壤-黄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化学肥料中Cl-,H2PO4
-,HPO4
2-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5.1 K+化学肥料中Cl-,H2PO4
-,HPO4
2-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H2PO4
-,HPO4
2-对土壤颗粒Zeta电位的影响'> 5.2 Cl-,H2PO4
-,HPO4
2-对土壤颗粒Zeta电位的影响
5.3 团聚体稳定性与Zeta电位之间的关系
+化学肥料中Cl-,H2PO4
-,HPO4
2-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5.4 Na+化学肥料中Cl-,H2PO4
-,HPO4
2-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与科研及论文发表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保华;;长江上游典型区域森林土壤结构体形成和稳定性机制分析[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2 孙天聪;李世清;邵明安;赵坤;;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长期施肥对土壤团聚体中有机氮组分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7年10期
3 肖复明;范少辉;汪思龙;熊彩云;于小军;申正其;;毛竹林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对碳贮量影响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8年02期
4 吕文星;张洪江;王伟;杜士才;吴煜禾;何萍;肖莉;;重庆四面山不同林地土壤团聚体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0年04期
5 宁丽丹,石辉,周海军,刘世荣;岷江上游不同植被下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5年08期
6 郭艳玲;宝祥;;农牧交错带退耕种草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J];内蒙古草业;2005年04期
7 冷延慧;汪景宽;李双异;;长期施肥对黑土团聚体分布和碳储量变化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8年12期
8 罗红燕;蒋先军;谢德体;李楠;曹良元;;真菌和细菌生物量在土壤团聚体中的分布和耕作响应[J];生态学报;2009年08期
9 郑子成;王永东;李廷轩;杨玉梅;;退耕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1年01期
10 张东升;蒋先军;袁俊吉;;垄作免耕对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生物量N和脲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倩;半干旱荒漠化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与群落功能特性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安韶山;黄土丘陵区土壤肥力质量对植被恢复的响应及其演变[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 冷延慧;长期施肥对棕壤、黑土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08年
4 罗红燕;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及其对耕作的响应[D];西南大学;2009年
5 刘恩科;不同施肥制度土壤团聚体微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6 吴会军;长期不同耕种措施对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王增丽;秸秆不同处理还田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和作物生长效应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8 郭志彬;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干预方式下撂荒地演替植被生物量与土壤物化性质变化[D];兰州大学;2010年
9 王义祥;不同经营措施下果园土壤有机碳库特性及固碳潜力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10 宋国菡;耕垦下表土有机碳库变化及水稻土有机碳的团聚体分布与结合形态[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越;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特殊离子效应初探[D];西南大学;2014年
2 梁斐斐;微域尺度土壤团聚体的空间异质性对酸性土壤中自养硝化作用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3年
3 上官王丽;产胞外多糖细菌多样性及其对土壤团聚体形成作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4 陈秋实;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固定的影响及作用机理[D];广西大学;2012年
5 李黎光;武夷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空间变化[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冯雪;两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碳稳定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7 龚仓;典型环境介质中重金属种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成毅;宁南山区植被恢复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中微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陶金;鄱阳湖湿地围垦后土壤团聚体结构、有机碳及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10 张萌;长期轮作与施肥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分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1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851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