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南铁路建设对荔波-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地貌价值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14 08:40
基于"3S"技术,结合水文、地质地貌等野外考察,围绕喀斯特水动力效应、地貌响应及缓冲区的缓冲作用进行分析,探讨了贵南铁路对荔波-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地貌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贵南铁路线路穿过荔波-环江喀斯特的缓冲区,未穿过遗产地,对遗产地地貌价值无直接影响;2)线路以桥梁、隧道、路基的形式穿过缓冲区,以桥梁形式跨过遗产地上游地表河与地下河,河中不设桥墩,基本不影响遗产地上游水质水量;缓冲区的九万大山二号隧道可能使缓冲区隧区降深漏斗带内地下水位降低,但对遗产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喀斯特作用过程的影响极小;位于缓冲区的路基出露处均为非喀斯特地貌,不影响遗产地喀斯特地貌;3)遗产地大、小七孔与茂兰-环江2个片区分属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无统一的地下水水力联系,贵南铁路对遗产地2个片区之间地下水水力联系及喀斯特作用过程无影响;4)线路将影响缓冲区的13个峰丛洼地共计面积5.32 km2,占缓冲区总面积的1.22%,基本不影响缓冲区的缓冲作用。
【文章来源】:热带地理. 2020,40(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新建贵南铁路与荔波-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关系
研究区岩溶含水层由上寒武统、中上泥盆统、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地层组成,受北北东向发育的隔槽式褶皱构造控制,地层呈带状分布,向斜核部为中三叠统黏土页岩夹砂岩,为非碳酸盐岩区。中南部地区碳酸盐岩较集中,且连片分布,地下河十分发育,往往形成地下河系,北部地区碳酸盐岩及岩溶水分布较为分散,规模较小,区内地表水与地下水分水岭基本一致(1),因此,按照地表水和地下河系划分岩溶水系统及其子系统,共划分为2个一级岩溶水系统——打狗河流域(流域面积3 686.32 km2)和大环江流域(流域面积781.91 km2)、13个二级岩溶水系统和6个三级岩溶水系统(图2)。2.1.2 地下河、岩溶大泉特征
九万大山一号隧道全部穿越打狗河流域岩溶水系统,包括水尧-永康岩溶水系统、界牌地下河岩溶水系统和捞村河岩溶水系统。九万大山一号隧道的缓冲区段北起缓冲区边界,南至路基A。隧道入口北面的樟江、西边的打狗河干流及隧道出口南边的捞村河,分别为隧区各地下水的局部排泄基准面,打狗河为隧区终极侵蚀基准面。该区属溶蚀丘峰洼地地貌,绝对高程429.94~935.99 m,相对最大高差506.05 m,而与其连片分布的茂兰遗产地核心区属于大环江流域内的三岔河岩溶水系统。由此可知,九万大山一号隧道穿越的这3个二级水文地质单元与茂兰遗产地核心区分属不同的一级水文地质单元,两者之间无地表、地下水水力联系,该隧道对茂兰片区遗产地和环江喀斯特遗产地无影响。图4 朝阳隧道纵剖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隧道工程对喀斯特槽谷区坡面产流及土壤侵蚀的影响[J]. 张远瞩,蒋勇军,李勇,王正雄,段世辉,吴韦,彭学义,王冬. 生态学报. 2019(16)
[2]高铁开通与地区旅游业发展——基于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J]. 辛大楞,李建萍.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06)
[3]岩溶隧道工程修建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J]. 赵瑜,胡波,陈海林,向伟.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8(05)
[4]青藏铁路(格拉段)修建对沿线植被生态系统及其弹性的影响[J]. 李延森,周金星,吴秀芹. 地理研究. 2017(11)
[5]青藏公路和铁路(昆仑山口-五道梁段)有蹄类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布特征[J]. 兰家宇,王云,关磊,陈济丁,孔亚平,朴敏娟,朱洪强. 野生动物学报. 2017(03)
[6]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铁路工程迹地植被恢复过程的种间关联性[J]. 罗久富,郑景明,周金星,张鑫,崔明. 生态学报. 2016(20)
[7]尼泊尔缓冲区保护管理规划实践研究与借鉴[J]. 王应临,庄优波,李建华. 国际城市规划. 2014(05)
[8]中国南方喀斯特内涵深刻、历史悠久的故事[J]. 熊康宁. 世界遗产. 2014(06)
[9]基于遥感和GIS的青藏铁路生态累积效应研究[J]. 李佳承,沈渭寿,林乃峰,欧阳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05)
[10]中国荔波锥状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全球对比分析[J]. 陈品冬,熊康宁,肖时珍. 地理研究. 2013(08)
本文编号:3283804
【文章来源】:热带地理. 2020,40(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新建贵南铁路与荔波-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关系
研究区岩溶含水层由上寒武统、中上泥盆统、石炭系、二叠系和中下三叠统地层组成,受北北东向发育的隔槽式褶皱构造控制,地层呈带状分布,向斜核部为中三叠统黏土页岩夹砂岩,为非碳酸盐岩区。中南部地区碳酸盐岩较集中,且连片分布,地下河十分发育,往往形成地下河系,北部地区碳酸盐岩及岩溶水分布较为分散,规模较小,区内地表水与地下水分水岭基本一致(1),因此,按照地表水和地下河系划分岩溶水系统及其子系统,共划分为2个一级岩溶水系统——打狗河流域(流域面积3 686.32 km2)和大环江流域(流域面积781.91 km2)、13个二级岩溶水系统和6个三级岩溶水系统(图2)。2.1.2 地下河、岩溶大泉特征
九万大山一号隧道全部穿越打狗河流域岩溶水系统,包括水尧-永康岩溶水系统、界牌地下河岩溶水系统和捞村河岩溶水系统。九万大山一号隧道的缓冲区段北起缓冲区边界,南至路基A。隧道入口北面的樟江、西边的打狗河干流及隧道出口南边的捞村河,分别为隧区各地下水的局部排泄基准面,打狗河为隧区终极侵蚀基准面。该区属溶蚀丘峰洼地地貌,绝对高程429.94~935.99 m,相对最大高差506.05 m,而与其连片分布的茂兰遗产地核心区属于大环江流域内的三岔河岩溶水系统。由此可知,九万大山一号隧道穿越的这3个二级水文地质单元与茂兰遗产地核心区分属不同的一级水文地质单元,两者之间无地表、地下水水力联系,该隧道对茂兰片区遗产地和环江喀斯特遗产地无影响。图4 朝阳隧道纵剖面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隧道工程对喀斯特槽谷区坡面产流及土壤侵蚀的影响[J]. 张远瞩,蒋勇军,李勇,王正雄,段世辉,吴韦,彭学义,王冬. 生态学报. 2019(16)
[2]高铁开通与地区旅游业发展——基于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研究[J]. 辛大楞,李建萍.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06)
[3]岩溶隧道工程修建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J]. 赵瑜,胡波,陈海林,向伟.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8(05)
[4]青藏铁路(格拉段)修建对沿线植被生态系统及其弹性的影响[J]. 李延森,周金星,吴秀芹. 地理研究. 2017(11)
[5]青藏公路和铁路(昆仑山口-五道梁段)有蹄类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布特征[J]. 兰家宇,王云,关磊,陈济丁,孔亚平,朴敏娟,朱洪强. 野生动物学报. 2017(03)
[6]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区铁路工程迹地植被恢复过程的种间关联性[J]. 罗久富,郑景明,周金星,张鑫,崔明. 生态学报. 2016(20)
[7]尼泊尔缓冲区保护管理规划实践研究与借鉴[J]. 王应临,庄优波,李建华. 国际城市规划. 2014(05)
[8]中国南方喀斯特内涵深刻、历史悠久的故事[J]. 熊康宁. 世界遗产. 2014(06)
[9]基于遥感和GIS的青藏铁路生态累积效应研究[J]. 李佳承,沈渭寿,林乃峰,欧阳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3(05)
[10]中国荔波锥状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全球对比分析[J]. 陈品冬,熊康宁,肖时珍. 地理研究. 2013(08)
本文编号:3283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283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