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芽山针叶林分布上下限土壤温度及含水量的季节差异
发布时间:2021-08-03 13:22
山地小气候特征对解释林线位置、形成机制以及生长-气候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高山气象数据匮乏,尤其是土壤水热数据的缺失,使以往对华北地区山地土壤的温湿度变化特征知之甚少。基于5个整年(2012—2016年)的连续监测,分析了华北芦芽山针叶林分布上下限土壤(10cm)温度和含水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1)在芦芽山针叶林分布上限,北坡土壤10月末冻结,5月初解冻,南坡土壤冻结和解冻日均滞后于北坡,生长季内南北坡土壤均温、生长季长度无显著差异(122d,8.1℃和110d,7.6℃);(2)南北坡林线土壤含水量最低值都出现在冬季(1月),最高值则在秋季(10月和9月),并且南坡生长季土壤含水量(0.350 m3/m3)显著大于北坡(0.247 m3/m3);(3)与针叶森林的分布下限(2040 m a.s.l.)相比,林线土壤热量指标(年均温、生长季均温、最热月均温和生长季长度)均明显偏低,而土壤生长季内含水量显著偏大。研究结果揭示了亚高山区土壤冻融过程中温度和含水量的耦合关系,并进一步证实了芦...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及监测点地理位置
五寨气象站1957—2016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状况
芦芽山南、北坡林线土壤年均温分别为-0.54℃和-0.83℃,二者存在显著差异(t=1.97,P < 0.01)。整体上,南、北坡林线土壤温度先上升后下降呈近似余弦函数曲线变化。北坡林线土壤最冷月为2月,南坡土壤最冷月则为1月,南北坡土壤最热月出现的时间一致,都为8月。北坡林线土壤在10月底冻结,解冻日则出现在5月上旬,土壤冻结时间平均长达192d。南坡林线土壤冻结日滞后于北坡6d,出现在11月上旬,解冻日同样滞后于北坡出现在5月中旬,因此南坡土壤冻结时长与北坡大致相同(图3)。北坡林线土壤日较差在11月最小,在6月最大。而南坡林线土壤日较差的最小和最大值则分别出现在4月和6月。除5月、9月、10月和11月之外,北坡林线土壤日较差的月均值都在南坡之上(图4)。图4 芦芽山针叶林分布上限南北坡林线土壤温度日较差(MRST)季节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季节性雪被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温度的影响[J]. 李志杰,杨万勤,岳楷,贺若阳,杨开军,庄丽燕,崔玉婷,谭波,徐振锋.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7(04)
[2]甘南高寒草甸植物元素含量与土壤因子对坡向梯度的响应[J]. 刘旻霞. 生态学报. 2017(24)
[3]基于地形因素的高寒草甸土壤温湿度和物种多样性与初级生产力关系研究[J]. 牛钰杰,周建伟,杨思维,王贵珍,刘丽,杜国祯,花立民. 生态学报. 2017(24)
[4]山西芦芽山针叶林草本层群落谱系结构与多样性的海拔格局[J]. 赵鸣飞,薛峰,王宇航,王国义,邢开雄,康慕谊,王菁兰.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7)
[5]祁连山区亚高山灌丛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与月份变化规律[J]. 赵永宏,刘贤德,张学龙,牛赟,赵维俊,刘炳芳. 自然资源学报. 2016(04)
[6]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土壤温度空间变化特征[J]. 敬文茂,牛赟,刘贤德,李新,吕一河. 山地学报. 2016(02)
[7]太原东山试验林场土壤理化性质及饱和导水率的坡向分异规律研究[J]. 佘波,武晓红.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1)
[8]拉萨灌丛草甸区土壤温度变化特征[J]. 巩玉玲,王兆锋,张镱锂,冯永军. 土壤学报. 2016(02)
[9]芦芽山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树轮宽度年表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 李颖俊,王尚义,牛俊杰,方克艳,李晓岚,栗燕,布文丽,李玉晗. 生态学报. 2016(06)
[10]山地森林表层土壤酶活性对短期增温及凋落物分解的响应[J]. 陈晓丽,王根绪,杨燕,杨阳. 生态学报. 2015(21)
本文编号:3319695
【文章来源】:生态学报. 2020,40(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及监测点地理位置
五寨气象站1957—2016年气温和降水变化状况
芦芽山南、北坡林线土壤年均温分别为-0.54℃和-0.83℃,二者存在显著差异(t=1.97,P < 0.01)。整体上,南、北坡林线土壤温度先上升后下降呈近似余弦函数曲线变化。北坡林线土壤最冷月为2月,南坡土壤最冷月则为1月,南北坡土壤最热月出现的时间一致,都为8月。北坡林线土壤在10月底冻结,解冻日则出现在5月上旬,土壤冻结时间平均长达192d。南坡林线土壤冻结日滞后于北坡6d,出现在11月上旬,解冻日同样滞后于北坡出现在5月中旬,因此南坡土壤冻结时长与北坡大致相同(图3)。北坡林线土壤日较差在11月最小,在6月最大。而南坡林线土壤日较差的最小和最大值则分别出现在4月和6月。除5月、9月、10月和11月之外,北坡林线土壤日较差的月均值都在南坡之上(图4)。图4 芦芽山针叶林分布上限南北坡林线土壤温度日较差(MRST)季节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季节性雪被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温度的影响[J]. 李志杰,杨万勤,岳楷,贺若阳,杨开军,庄丽燕,崔玉婷,谭波,徐振锋.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7(04)
[2]甘南高寒草甸植物元素含量与土壤因子对坡向梯度的响应[J]. 刘旻霞. 生态学报. 2017(24)
[3]基于地形因素的高寒草甸土壤温湿度和物种多样性与初级生产力关系研究[J]. 牛钰杰,周建伟,杨思维,王贵珍,刘丽,杜国祯,花立民. 生态学报. 2017(24)
[4]山西芦芽山针叶林草本层群落谱系结构与多样性的海拔格局[J]. 赵鸣飞,薛峰,王宇航,王国义,邢开雄,康慕谊,王菁兰. 植物生态学报. 2017(07)
[5]祁连山区亚高山灌丛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与月份变化规律[J]. 赵永宏,刘贤德,张学龙,牛赟,赵维俊,刘炳芳. 自然资源学报. 2016(04)
[6]祁连山大野口流域土壤温度空间变化特征[J]. 敬文茂,牛赟,刘贤德,李新,吕一河. 山地学报. 2016(02)
[7]太原东山试验林场土壤理化性质及饱和导水率的坡向分异规律研究[J]. 佘波,武晓红.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1)
[8]拉萨灌丛草甸区土壤温度变化特征[J]. 巩玉玲,王兆锋,张镱锂,冯永军. 土壤学报. 2016(02)
[9]芦芽山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树轮宽度年表对气候因子的响应[J]. 李颖俊,王尚义,牛俊杰,方克艳,李晓岚,栗燕,布文丽,李玉晗. 生态学报. 2016(06)
[10]山地森林表层土壤酶活性对短期增温及凋落物分解的响应[J]. 陈晓丽,王根绪,杨燕,杨阳. 生态学报. 2015(21)
本文编号:3319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319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