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江西红壤在系统分类中的参比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8 13:50
  在江西省选取了由花岗岩、泥页岩和红砂岩发育的46个典型红壤剖面,在明确剖面形态特征及理化性质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确定了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由此讨论了不同纬度带下,红壤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单元参比关系以及气候和母质对所划分出的系统分类单元的影响。结果表明,46个典型红壤共划分为3个土纲、3个亚纲、6个土类和14个亚类,其中江西省纬度28°N以北主要归属于湿润淋溶土,26°N以南主要归属于湿润富铁土,26°~28°N赣中地区,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主要归属于湿润富铁土,发育于泥页岩、红砂岩的典型红壤主要归属于湿润雏形土。 

【文章来源】:土壤通报. 2019,50(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江西红壤在系统分类中的参比特征研究


供试土壤剖面地理位置示意图

红壤,单元,土壤,富铁土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与中国土壤发生分类是我国现存的两种分类体系,但两者划分土壤类型的指导思想不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土壤属性为依据划分土壤类型[16],中国土壤发生分类理论上以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属性为依据命名土壤,但实际划分土壤时主要侧重于成土条件和成土过程[18]。土壤发生分类中的红壤与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富铁土,两者均经过脱硅富铁铝化作用形成[7],但发生分类命名红壤时主要依据其湿热的成土条件和剖面特征[3],系统分类划分富铁土时则依据低活性黏粒、铁质特性等土壤属性[16]。然而,经历脱硅富铁铝化作用的红壤,不一定满足系统分类中低活性黏粒和铁质特性的条件,因此,发生分类中的典型红壤与系统分类参比时不只归属于富铁土(图2)。本研究结果与史学正[5]等相似,均表明发生分类土壤在系统分类中的参比不呈一一对应关系。3.2 母质和气候与划分出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单元的联系

剖面图,红壤,剖面,土壤


地形相似的情况下,母质和气候是决定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但气候和母质并不是处处同等地影响土壤发育[18~20],在地带性土壤集中分布区,相对于母质,气候对土壤发育程度影响较强[20],反之,母质影响土壤发育程度较气候为高[21]。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湿润富铁土和湿润淋溶土两种地带性土壤[12],在江西省主要分别出现在赣南和赣北(图3),气候条件上,江西省南部气候条件接近南亚热带[4],气温和降雨量高,土壤风化淋溶作用强[22~24],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处于中度脱硅富铁铝化,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主要归属于富铁土[25](图3),江西省北部气候条件接近北亚热带,气温和降雨量低,土壤脱硅富铁铝化程度弱[26,27],不同母质发育的红壤主要归属于淋溶土(图3)。江西省中部气候条件介于赣南和赣北之间[4],其间发育的土壤因母质性质而有差异,吴志东等[28]对65个土壤剖面进行主组元分析表明:酸性岩浆岩上发育的土壤富铁铝化程度高于泥页岩及其变质岩形成的土壤。花岗岩作为酸性岩浆岩的代表性矿物[3],其在江西省中部发育的红壤主要归属于富铁土,红砂岩与泥页岩形成的红壤主要归属于雏形土(图3)。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湘东地区花岗岩红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J]. 欧阳宁相,张杨珠,盛浩,周清,黄运湘,廖超林,罗兰芳,袁红.  土壤. 2017(04)
[2]2种母岩发育的地带性土壤中粘土矿物的组成特点[J]. 张志毅,黄丽,卢胜,付庆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5(03)
[3]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J]. 张甘霖,王秋兵,张凤荣,吴克宁,蔡崇法,章明奎,李德成,赵玉国,杨金玲.  土壤学报. 2013(04)
[4]浙江省土壤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参比及制图研究[J]. 荆长伟,章明奎,支俊俊,林声盼,吴嘉平,倪治华,徐进,陈红金.  土壤学报. 2013(02)
[5]基于典型点的目的性采样设计方法及其在土壤制图中的应用[J]. 杨琳,朱阿兴,秦承志,李宝林,裴韬,邱维理,徐志刚.  地理科学进展. 2010(03)
[6]Cross-Reference Benchmarks for Translating the Genetic Soil Classification of China into the Chinese Soil Taxonomy[J]. SHI Xue-Zheng, YU Dong-Sheng, YANG Guo-Xiang, WANG Hong-Jie, SUN Wei-Xia, DU Guo-Hua and GONG Zi-Tong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  Pedosphere. 2006(02)
[7]发生分类淋溶土与系统分类参比特征研究[J]. 于东升,史学正,王洪杰,孙维侠,杜国华,龚子同.  土壤学报. 2004(06)
[8]我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富铁铝土壤的分类[J]. 龚子同,陈志诚,赵文君,石华.  土壤与环境. 2000(02)
[9]武夷山土壤形成特点与系统分类[J]. 陈健飞.  土壤通报. 2000(03)
[10]江西省气候区划刍议[J]. 马巨贤,易宜曲,朱美荣.  江西科学. 1985(01)



本文编号:3330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330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6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