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改良措施对盐渍化土壤水热碳与葵花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09 23:32
为探明不同改良措施对盐渍化土壤水热碳及葵花产量的影响,设置了施加生物炭(C,22. 5 t/hm2)、脱硫石膏(S,37. 5 t/hm2)、秸秆还田(J,20. 625 t/hm2)和对照(CK) 4个处理,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3种改良措施均能改善土壤水热环境,其中生物炭更具优势。3种改良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显著高于对照;在垂直分布上表现出0~40 cm土层各改良措施保水、蓄水作用的效果优于40 cm以下土层,各处理剖面土壤水分空间分布格局均表现出下湿、上干的特点。与CK相比,各改良处理体现出良好的增温、保温效果,均表现出低温时具有"增温效应"、高温时具有"降温效应",且对温度的调控作用主要集中在5~25 cm土层,从35 cm处开始影响减弱。采取3种改良措施均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其中施加生物炭效果最显著,有机碳密度较对照增加了17. 46%。与对照相比,C处理的葵花产量增产率最高,达32. 28%,J、S处理产量分别增加21. 94%、30. 68%,三...
【文章来源】:农业机械学报. 2020,51(03)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全生育期内不同处理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
试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三道桥澄泥村(40°49″N,106°54″E,海拔990~1 003 m),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差8.2℃,年平均降雨量138.2 mm,平均风速2~3 m/s,蒸发强烈,年蒸发量为2 094.4 mm,冬春季土壤盐分表聚现象严重,属典型的盐渍化区域。距离试验地2.2 m处设有一条1.5 m深的排水沟,用于排水排盐。试验地土壤的基本性质见表1,试验期平均气温和日降雨量见图1,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见图2,地下水水质基本性质为:p H值8.29,电导率0.7 m S/cm,全盐量538 mg/L,总硬度225.2 mg/L,总碱度175.2 mg/L,HCO3-质量浓度213.6 mg/L,Cl-质量浓度70.9 mg/L,SO42-质量浓度96.1 mg/L,Ca2+质量浓度70.1 mg/L,Mg2+质量浓度12.2 mg/L,K++Na+质量浓度75 mg/L。1.2 供试材料
试验选用的生物炭为辽宁金和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使用玉米秸秆经热解处理制备而成,团队多年试验结果显示田间最佳施用量为22.5 t/hm2[15];脱硫石膏来自包头市第二热电厂废弃的脱硫石膏,根据离子交换反应原理计算得出最佳施用量为37.5 t/hm2;秸秆选用当地收获的经铡草机铡碎成5 cm左右小段的玉米秸秆,施用量为20.625 t/hm2(施用量参照当地农民经验)。1.3 试验设计
本文编号:3332995
【文章来源】:农业机械学报. 2020,51(03)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全生育期内不同处理土壤含水率动态变化
试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三道桥澄泥村(40°49″N,106°54″E,海拔990~1 003 m),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平均温差8.2℃,年平均降雨量138.2 mm,平均风速2~3 m/s,蒸发强烈,年蒸发量为2 094.4 mm,冬春季土壤盐分表聚现象严重,属典型的盐渍化区域。距离试验地2.2 m处设有一条1.5 m深的排水沟,用于排水排盐。试验地土壤的基本性质见表1,试验期平均气温和日降雨量见图1,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见图2,地下水水质基本性质为:p H值8.29,电导率0.7 m S/cm,全盐量538 mg/L,总硬度225.2 mg/L,总碱度175.2 mg/L,HCO3-质量浓度213.6 mg/L,Cl-质量浓度70.9 mg/L,SO42-质量浓度96.1 mg/L,Ca2+质量浓度70.1 mg/L,Mg2+质量浓度12.2 mg/L,K++Na+质量浓度75 mg/L。1.2 供试材料
试验选用的生物炭为辽宁金和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使用玉米秸秆经热解处理制备而成,团队多年试验结果显示田间最佳施用量为22.5 t/hm2[15];脱硫石膏来自包头市第二热电厂废弃的脱硫石膏,根据离子交换反应原理计算得出最佳施用量为37.5 t/hm2;秸秆选用当地收获的经铡草机铡碎成5 cm左右小段的玉米秸秆,施用量为20.625 t/hm2(施用量参照当地农民经验)。1.3 试验设计
本文编号:3332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332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