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阔叶红松混交林林隙特征对土壤碳氮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17 08:51
  本文以黑龙江省伊春市凉水自然保护区原始红松林为研究对象,以郁闭林分作为对照,于2010年生长季内(6-10月),在3个不同大小林隙、不同方位内采集表层0-20cm土壤样品,旨在对东北小兴安岭地区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内凋落物和土壤的碳氮特征和微生物的空间异质性进行研究,探讨土壤碳氮和微生物对林隙特征的响应,以此揭示不同大小林隙和林隙内不同方位采样点中土壤碳氮和微生物随季节变化的情况,所得研究结果如下:1.林隙面积、林隙采样点方位对凋落物有机碳、全氮含量影响均不显著。凋落物有机碳含量394.68-639.48g/kg,总体上不同采样点均在9月达到峰值,在8月份降至最低值。凋落物全氮含量16.61-25.58g/kg,均在东采样点出现,分别对应的是6月份和9月份;三个不同面积林隙和林隙6个不同采样点,凋落物全氮含量在6月和7月均低于其他三个月份;郁闭林分内采样点凋落物全氮含量低于林隙内全氮含量。凋落物碳氮比18.34-30.44,分别对应林隙中心采样点和郁闭林分内采样点,即郁闭林分内凋落物分解最慢而林隙中心点凋落物分解最快:总体上均在8月份达最低值,可得出八月份林隙凋落物分解速度最快。2.林隙... 

【文章来源】: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林隙的概念及其作用
        1.1.1 林隙的概念
        1.1.2 林隙对森林更新的影响
    1.2 林隙凋落物碳、氮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林隙土壤碳、氮国内外研究动态
    1.4 林隙土壤微生物国内外研究动态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研究区自然概况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样地的选设及调查
        2.2.2 采样点的设置
        2.2.3 测定方法
        2.2.4 实验数据处理
3 阔叶红松林林隙凋落物碳氮季节动态
    3.1 林隙凋落物碳含量季节动态
        3.1.1 不同大小林隙凋落物碳含量季节动态
        3.1.2 林隙不同方位采样点凋落物碳含量季节动态
    3.2 林隙凋落物氮含量季节动态
        3.2.1 不同大小林隙凋落物氮含量季节动态
        3.2.2 林隙不同方位采样点凋落物氮含量季节动态
    3.3 林隙凋落物碳氮比分析
        3.3.1 不同大小林隙凋落物碳氮比对比分析
        3.3.2 林隙不同方位采样点凋落物碳氮比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阔叶红松林林隙土壤碳氮季节动态
    4.1 阔叶红松林林隙土壤有机碳含量季节动态
        4.1.1 不同大小林隙土壤有机碳含量分析
        4.1.2 林隙不同方位采样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分析
    4.2 阔叶红松林林隙土壤全氮含量季节动态
        4.2.1 不同大小林隙土壤全氮含量分析
        4.2.2 林隙不同方位采样点土壤全氮含量分析
    4.3 阔叶红松林林隙土壤碳氮比季节动态
        4.3.1 不同大小林隙土壤碳氮比分析
        4.3.2 林隙不同方位采样点土壤碳氮比分析
    4.4 阔叶红松林林隙土壤铵态氮含量季节动态
        4.4.1 不同大小林隙土壤铵态氮分析
        4.4.2 林隙不同方位采样点土壤铵态氮分析
    4.5 阔叶红松林林隙土壤硝态氮含量季节动态
        4.5.1 不同大小林隙土壤硝态氮分析
        4.5.2 林隙不同方位采样点土壤硝态氮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阔叶红松林林隙土壤微生物数量季节动态
    5.1 林隙特征对土壤各微生物的影响
        5.1.1 林隙大小对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
        5.1.2 林隙不同方位采样点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5.2 林隙特征对土壤各微生物百分比的影响
    5.3 相关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347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347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8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