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绥阳双河溶洞群洞顶地质环境问题及保护
发布时间:2021-08-17 22:06
洞穴地质遗迹的保护是一项综合工程,前人对洞穴地质遗迹的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多从内部环境着手,而洞顶作为双河溶洞群的外部环境,其地质环境的保护程度直接影响到洞内地质遗迹的保护。为有效保护洞内珍稀的地质遗迹,本文对双河溶洞群洞顶地质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查明了洞顶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把洞顶地质环境划分为4个重点防治区和2个一般防治区,同时提出了封山育林等五条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为洞穴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文章来源】:上海国土资源. 2020,41(0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2 双河洞洞顶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图
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已开园十多年,随着双河洞知名度的提升,旅游开发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洞顶及周边农业活动的加剧,农药、化肥大量使用,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大量堆放和排放,在降水淋滤作用下,对水土的污染可能将进一步加重。野外调查未发现明显的地质遗迹污染和破坏,但由于洞顶是居民生产生活较为集中的区域,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扩张,易导致水源污染,尤其在雨季,受污染的雨水通过面状垂直下渗方式,或经汇流后,在沟谷中通过带状侧向渗漏,或通过地表的岩溶洼地、漏斗、天坑、落水洞等点状灌入,进入洞穴中,将对双河溶洞群洞穴地质遗迹造成污染或破坏(图1)。NO3-被认为是地下水中最普遍的阴离子污染物,其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氮、污水、化肥等。如大风洞和皮硝洞是双河洞系统的支洞,均为旱洞,从两个洞的水样分析来看,大风洞和皮硝洞洞穴中NO3-浓度分别在0.15~15.82 mg/L和0.14~170.11 mg/L,并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由于两个洞穴洞顶均有农耕地,至春、秋季农耕期,施用氮肥导致NO3-浓度有偏高的趋势[10]。另外,人类工程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资源相对较好的洞穴一般都分布在交通条件较差,地势险要的山区,洞穴的可通达性有限,可接近性差[11]。目前,洞顶大多未修公路,只修建了少量土路。建筑设施主要为木瓦和少量的砖瓦、砖石结构。无大中型的水利设施,调查中未发现地质灾害。但是,在地质公园旅游的带动下,特别是“农家乐”餐饮、娱乐等产品的引进,使当地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随着贵州交通的不断发展,实现“村村通”“组组通”公路和水泥路,洞顶居民的居住条件、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将会改变,进行这些工程活动所伴随的爆破、开山取石、取土,开挖边坡等,有可能会诱发崩塌、滑坡、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同时也会对地貌景观造成破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岩溶洞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敏感性比较——以贵州双河洞和织金洞为例[J]. 周忠发,张结,殷超,潘艳喜,田衷珲,汪炎林. 水利水电技术. 2017(06)
[2]白云岩喀斯特洞穴水理化性质特征及其环境指示研究:以绥阳双河洞为例[J]. 曹明达,周忠发,张结,张绍云,殷超,闫利会. 地球化学. 2017(01)
[3]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区划——以黔东南为例[J]. 李丙霞. 上海国土资源. 2015(01)
[4]绥阳县喀斯特石漠化现状与治理对策[J]. 陈万群. 绿色科技. 2012(06)
[5]贵州喀斯特洞穴价值分析与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 罗时琴,贺卫,卢兰,贾真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S2)
[6]重庆渝东南地区洞穴旅游开发过程的现状分析[J]. 赵勇斌,杨前进.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1(07)
[7]论贵州省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J]. 李丙霞,喻美艺. 上海国土资源. 2011(01)
[8]绥阳县巩固退耕还林生态移民成效分析[J]. 梁建青,吴晓敏.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01)
[9]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地下漏失的机理研究——以贵州普定县陈旗小流域为例[J]. 唐益群,张晓晖,周洁,佘恬钰,杨坪,王建秀. 中国岩溶. 2010(02)
[10]北京石花洞洞穴滴水中硫酸根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其意义[J]. 班凤梅,潘根兴,蔡炳贵,朱健,谭明. 中国岩溶. 2009(03)
本文编号:3348593
【文章来源】:上海国土资源. 2020,41(0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2 双河洞洞顶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分区图
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已开园十多年,随着双河洞知名度的提升,旅游开发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洞顶及周边农业活动的加剧,农药、化肥大量使用,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大量堆放和排放,在降水淋滤作用下,对水土的污染可能将进一步加重。野外调查未发现明显的地质遗迹污染和破坏,但由于洞顶是居民生产生活较为集中的区域,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发展、扩张,易导致水源污染,尤其在雨季,受污染的雨水通过面状垂直下渗方式,或经汇流后,在沟谷中通过带状侧向渗漏,或通过地表的岩溶洼地、漏斗、天坑、落水洞等点状灌入,进入洞穴中,将对双河溶洞群洞穴地质遗迹造成污染或破坏(图1)。NO3-被认为是地下水中最普遍的阴离子污染物,其主要来源于土壤有机氮、污水、化肥等。如大风洞和皮硝洞是双河洞系统的支洞,均为旱洞,从两个洞的水样分析来看,大风洞和皮硝洞洞穴中NO3-浓度分别在0.15~15.82 mg/L和0.14~170.11 mg/L,并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由于两个洞穴洞顶均有农耕地,至春、秋季农耕期,施用氮肥导致NO3-浓度有偏高的趋势[10]。另外,人类工程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资源相对较好的洞穴一般都分布在交通条件较差,地势险要的山区,洞穴的可通达性有限,可接近性差[11]。目前,洞顶大多未修公路,只修建了少量土路。建筑设施主要为木瓦和少量的砖瓦、砖石结构。无大中型的水利设施,调查中未发现地质灾害。但是,在地质公园旅游的带动下,特别是“农家乐”餐饮、娱乐等产品的引进,使当地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随着贵州交通的不断发展,实现“村村通”“组组通”公路和水泥路,洞顶居民的居住条件、交通设施、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将会改变,进行这些工程活动所伴随的爆破、开山取石、取土,开挖边坡等,有可能会诱发崩塌、滑坡、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同时也会对地貌景观造成破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岩溶洞穴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敏感性比较——以贵州双河洞和织金洞为例[J]. 周忠发,张结,殷超,潘艳喜,田衷珲,汪炎林. 水利水电技术. 2017(06)
[2]白云岩喀斯特洞穴水理化性质特征及其环境指示研究:以绥阳双河洞为例[J]. 曹明达,周忠发,张结,张绍云,殷超,闫利会. 地球化学. 2017(01)
[3]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区划——以黔东南为例[J]. 李丙霞. 上海国土资源. 2015(01)
[4]绥阳县喀斯特石漠化现状与治理对策[J]. 陈万群. 绿色科技. 2012(06)
[5]贵州喀斯特洞穴价值分析与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 罗时琴,贺卫,卢兰,贾真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S2)
[6]重庆渝东南地区洞穴旅游开发过程的现状分析[J]. 赵勇斌,杨前进.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1(07)
[7]论贵州省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J]. 李丙霞,喻美艺. 上海国土资源. 2011(01)
[8]绥阳县巩固退耕还林生态移民成效分析[J]. 梁建青,吴晓敏.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01)
[9]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地下漏失的机理研究——以贵州普定县陈旗小流域为例[J]. 唐益群,张晓晖,周洁,佘恬钰,杨坪,王建秀. 中国岩溶. 2010(02)
[10]北京石花洞洞穴滴水中硫酸根浓度的时空变化及其意义[J]. 班凤梅,潘根兴,蔡炳贵,朱健,谭明. 中国岩溶. 2009(03)
本文编号:3348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348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