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紫色土坡耕地磷流失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9-02 15:01
  磷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过量磷的投入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重要原因.探究实际生产中施肥方式与磷素流失之间的关系,为科学施肥和合理减施化肥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采用野外径流小区对紫色土坡耕地2017~2018年度多次降雨产流产沙进行定点监测,研究了不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优化施肥处理和减量施肥配施生物炭4种不同方案对紫色土坡耕地壤中流、地表径流和泥沙磷素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各处理的产流总量表现为:优化(20 737.23 L)>常规(18 513.17 L)>CK(18 134.58 L)>生物炭(13 594.85 L),各处理的产沙总量表现为:CK(1998kg·hm-2)>生物炭(1 884 kg·hm-2)>优化(1 681kg·hm-2)>常规(910kg·hm-2).壤中流是紫色土坡耕地雨季产流的主要类型,占到总产流量的60.14%~87.34%,各处理的产沙总量除常规外,其他处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各处理的全磷流失... 

【文章来源】:环境科学. 2020,41(03)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紫色土坡耕地磷流失的影响


径流小区设计示意

壤中流,产流,地表径流,生物炭


如图2所示,观测期内,共降雨18次,主要集中在4、 5和9月,其中降雨量峰值出现在4月26日,达到140 mm; 7月和8月降雨量低,且出现连续高温天气.观测期内,并不是每次降雨所有处理都有径流或壤中流的产生,在降雨量集中的月份,壤中流流量均大于其地表径流量.在18次降雨中,CK、 常规、 优化和生物炭处理分别产生了13、 14、 14、 13次壤中流和产生了11、 9、 9、 11次地表径流.对壤中流而言,各处理在降雨集中的4~5月出现了峰值,生物炭处理的壤中流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P<0.05).对地表径流而言,各处理的径流量的峰值较壤中流的峰值略有推迟,均在5月8日达到最大值,其中生物碳与优化处理的地表径流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由图3可知,各处理的产流总量表现为:优化(20 737.23 L)>常规(18 513.17 L)>CK(18 134.58 L)>生物炭(13 594.85 L).壤中流各处理的产流总量都远高于地表径流的产流总量, 4个处理壤中流的产流总量占各处理总产流量的60.14%~87.34%,是雨季产流的主要类型.生物炭处理的壤中流产流总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的产流总量(P<0.05),较常规处理的壤中流产流总量显著降低了49.94%(P<0.05).图3 不同施肥下各处理壤中流和地表径流产流总量

壤中流,总量,产流,地表径流


图2 不同施肥下各处理壤中流和地表径流产流情况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处理的泥沙流失总量表现为CK(1 998kg·hm-2)>生物炭(1 884 kg·hm-2)>优化(1 681 kg·hm-2)>常规(910kg·hm-2).CK处理泥沙流失总量最大,达到1 998 kg·hm-2,其次为生物炭处理(1 884 kg·hm-2),常规施肥处理的泥沙流失总量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仅为910kg·hm-2.较CK处理的泥沙流失量降低了54.4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炭对塿土土壤容重和团聚体的影响[J]. 李倩倩,许晨阳,耿增超,张久成,陈树兰,王慧玲,张妍,贠方悦,杨林,董胜虎.  环境科学. 2019(07)
[2]生物炭-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氮磷迁移转化的影响[J]. 崔虎,王莉霞,欧洋,阎百兴,韩露,李迎新,姜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02)
[3]生物炭对不同坡度坡耕地土壤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 魏永霞,王鹤,吴昱,刘慧.  农业机械学报. 2019(03)
[4]油菜/玉米轮作农田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对秸秆与生物炭还田的响应[J]. 田冬,高明,黄容,吕盛,徐畅.  环境科学. 2017(07)
[5]生物炭及炭基肥对棕壤持水能力的影响[J]. 潘全良,陈坤,宋涛,徐晓楠,战秀梅,彭靖,苏慧清,王月,韩晓日.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1)
[6]减磷配施有机肥对紫色土旱坡地磷素流失的消减效应[J]. 韩晓飞,高明,谢德体,王子芳,陈晨.  环境科学. 2016(07)
[7]化肥配施生物炭对稻田田面水氮磷流失风险影响[J]. 冯轲,田晓燕,王莉霞,欧洋,阎百兴,符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02)
[8]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对土壤中氮磷淋溶损失的影响[J]. 李卓瑞,韦高玲.  生态环境学报. 2016(02)
[9]生物质炭对果园土壤团聚体分布及保水性的影响[J]. 安艳,姬强,赵世翔,王旭东.  环境科学. 2016(01)
[10]施用生物炭对云南烟区红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李江舟,代快,张立猛,计思贵,乔志新,焦永鸽,孟军,兰宇.  环境科学学报. 2016(06)

硕士论文
[1]生物炭对水稻产量及稻田氮磷流失影响[D]. 吴蔚君.安徽农业大学 2018



本文编号:3379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379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5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