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地表水体、土壤与地形地貌多样性的格局特征及关联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04 00:25
  土壤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水资源、地形地貌等主要的地学要素具有密切的联系,共同支撑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水土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土壤表层破坏、土地利用不合理及植被减少和退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并受到人们的重视。土壤多样性在国内外已经被越来越多地看作是一个有研究价值和充满创新性的土壤计量手段,有关研究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如何将与其他资源的多样性进行比较已成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对其的研究也逐渐由土壤多样性向地多样性发展,并成为土壤地理学新的研究趋势。鉴于此,本文以地表水体作为主体,将中国中部的河南省和东部江苏省的典型样区作为研究对象,在最新的土壤多样性理论和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同时引入生态学中的空间粒度方法,与土壤和地形地貌一起刻画多样性的关系,以期实现由单一要素向多要素的多样性跨越及方法的递进,从本质上改变传统土壤学和土壤多样性的研究模式。探索了面状和线状地表水体形态的多样性测度方法。总结前人研究水体多样性测度方法作为基础,引入空间粒度方法并加以应用,提出了新的测度方法即空间分布长度指数(MSHDLI),对研究样区不同形态的多样性测度方法进行了深...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地表水体、土壤与地形地貌多样性的格局特征及关联分析


中国中、东部的河南省和江苏省位置示意图

斑块,粒度,土壤


随着象元大小的改变,研究结果也会随之产生相应的改变[122]。粒度效应指在幅度一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粒度即栅格大小并用生态学变量来分析景观格局或要素的变化特征。幅度效应是在粒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研究的幅度来分析景观格局特点[123]。空间粒度随着尺度的增大或变小,单个图斑的边界和形状等会随之发生变化(如随着粒度变粗,较细小的斑块可能会被优势景观斑块融合),从而导致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发生变化。同一景观在不同空间粒度下的变化情况见图 2.3,从该图可以看出,随着空间粒度值增大,土壤斑块的边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对研究的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对土壤或其他单个要素及不同地学要素间的关联性分析中,加入空间粒度方法以便研究相关关系的稳定是有必要的。对一幅栅格数据进行不同粒度的效应分析主要是通过重采样的方法实现,重采样的工具在ArcGIS10.0中的ArcToolbox→Data Management Tools→Raster→Raster Processing→Resample 一栏中。

坐标系,安阳县,固始县,林州市


37图 3.1 研究区地表水体分布表 3.1 研究区相关情况表研究区 研究区具体范围坐标系及投影研究区面积/km2水体面积/ km2水体比例/%数据来源豫北样区林州市、安阳县、汤阴县、淇县WGS 坐标系UTM 投影5305.8 57.236 1.0788LandSat8(2013-05)豫中样区汝州、禹州、襄城、宝丰、郏县WGS 坐标系UTM 投影5413.39 62.225 1.1495LandSat7(2001-05)豫南样区 固始县、商城县WGS 坐标系UTM 投影5071.3 636.46 12.5503LandSat8(2013-08)3.2.2 提取地表水体中心线从监督分类后的土地利用分类中提取面状的地表水体数据,用空间分布面


本文编号:33821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3821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9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