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四平市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0 06:02
为研究近30 a来四平市景观格局的演变并分析其主要驱动力。笔者选取1990、2000、2010和2018年Landsat TM/ETM遥感解译数据,从类型和景观水平方面分析四平市近30 a来的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类型转移、演变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揭示四平市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①四平市景观格局中耕地所占面积最大,为主要优势基质景观类型,对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起决定性作用,其次分别为林地景观、水域景观、城镇景观和草地景观;②近30 a来四平市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形状整体上趋于简单化,景观连接性和多样性增加,但景观均匀度下降;③1990—2018年林地向耕地和草地转化,草地主要转移为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土地整体呈现逐年退化的趋势;④近30 a来四平市景观格局演变受自然因子(坡度、高程、距河流距离和距道路距离)和人为因子(人口和GDP)综合的作用。
【文章来源】:世界地质. 2020,39(02)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四平市1990—2018年景观类型演变
近30 a来,四平市斑块数量1990—2018年呈现增加趋势,斑块密度和边界密度也逐渐增加,由1990年的4.972 0个/102·m2和69.036 2 m/hm2增加到2018年的4.991 6个/102·m2和69.136 4m/hm2,斑块平均面积呈现降低的趋势,由1990年的20.929 8 m2降低到2018年的20.849 3 m2(表1)。结果表明1990—2018年四平市景观破碎化不明显;斑块形状的复杂性通过景观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表征,反映出斑块形状从简单至复杂。近30 a分维数呈现降低趋势,四平市景观几何形状趋向简单化;蔓延度指标反映不同斑块类型在景观格局中呈现团聚或延展的态势,反映了景观连接性。1990—2018年蔓延度指数呈现增加的趋势,由50.064 3增加到51.608 6,表明景观类型的空间连接性逐渐增加;四平市近30 a的Shannon-Wiener指数呈现增加趋势,而均匀度指数则相反,景观利用类型多样化和破碎化是其主要原因。2.3 景观类型间动态转移矩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峡库区典型流域“源”“汇”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对侵蚀产沙的影响[J]. 孙天成,刘婷婷,褚琳,李朝霞,王天巍,蔡崇法. 生态学报. 2019(20)
[2]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定量分析[J]. 邵蕊,田建茹,李伟娜,徐琬莹,左华. 林业资源管理. 2019(03)
[3]勐海县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 邓清,欧朝蓉,邓志华,郑买富,孙仕仙,李春阳,马英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5)
[4]近40年辽东湾北部围垦区内外滨海湿地景观演替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 闫晓露,钟敬秋,韩增林,孙才志,刘淼. 地理科学. 2019(07)
[5]玛纳斯河流域绿洲时空演变及其景观格局变化[J]. 黄犁,徐丽萍. 干旱区研究. 2019(05)
[6]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与多尺度景观连通性的城市生态源地识别[J]. 吴茂全,胡蒙蒙,汪涛,凡宸,夏北成. 生态学报. 2019(13)
[7]基于景观格局和连接度评价的生态网络方法优化与应用[J]. 刘骏杰,陈璟如,来燕妮,骆博雅,赵芳,杜钦.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9)
[8]基于生态足迹的四平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 张婷婷,郑喜珅. 上海国土资源. 2016(02)
[9]1997—2005年四平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研究[J]. 陈鹏,张立峰,孙滢悦,刘晓静,杜会石. 农业灾害研究. 2015(10)
[10]近30年四平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J]. 李艾玉,刘吉平,于佳,刘家福,马冲亚. 浙江农业科学. 2014(07)
本文编号:3506719
【文章来源】:世界地质. 2020,39(02)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四平市1990—2018年景观类型演变
近30 a来,四平市斑块数量1990—2018年呈现增加趋势,斑块密度和边界密度也逐渐增加,由1990年的4.972 0个/102·m2和69.036 2 m/hm2增加到2018年的4.991 6个/102·m2和69.136 4m/hm2,斑块平均面积呈现降低的趋势,由1990年的20.929 8 m2降低到2018年的20.849 3 m2(表1)。结果表明1990—2018年四平市景观破碎化不明显;斑块形状的复杂性通过景观面积加权平均分维数表征,反映出斑块形状从简单至复杂。近30 a分维数呈现降低趋势,四平市景观几何形状趋向简单化;蔓延度指标反映不同斑块类型在景观格局中呈现团聚或延展的态势,反映了景观连接性。1990—2018年蔓延度指数呈现增加的趋势,由50.064 3增加到51.608 6,表明景观类型的空间连接性逐渐增加;四平市近30 a的Shannon-Wiener指数呈现增加趋势,而均匀度指数则相反,景观利用类型多样化和破碎化是其主要原因。2.3 景观类型间动态转移矩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峡库区典型流域“源”“汇”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对侵蚀产沙的影响[J]. 孙天成,刘婷婷,褚琳,李朝霞,王天巍,蔡崇法. 生态学报. 2019(20)
[2]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景观格局定量分析[J]. 邵蕊,田建茹,李伟娜,徐琬莹,左华. 林业资源管理. 2019(03)
[3]勐海县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 邓清,欧朝蓉,邓志华,郑买富,孙仕仙,李春阳,马英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05)
[4]近40年辽东湾北部围垦区内外滨海湿地景观演替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 闫晓露,钟敬秋,韩增林,孙才志,刘淼. 地理科学. 2019(07)
[5]玛纳斯河流域绿洲时空演变及其景观格局变化[J]. 黄犁,徐丽萍. 干旱区研究. 2019(05)
[6]基于生态安全格局与多尺度景观连通性的城市生态源地识别[J]. 吴茂全,胡蒙蒙,汪涛,凡宸,夏北成. 生态学报. 2019(13)
[7]基于景观格局和连接度评价的生态网络方法优化与应用[J]. 刘骏杰,陈璟如,来燕妮,骆博雅,赵芳,杜钦.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9)
[8]基于生态足迹的四平市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 张婷婷,郑喜珅. 上海国土资源. 2016(02)
[9]1997—2005年四平市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研究[J]. 陈鹏,张立峰,孙滢悦,刘晓静,杜会石. 农业灾害研究. 2015(10)
[10]近30年四平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J]. 李艾玉,刘吉平,于佳,刘家福,马冲亚. 浙江农业科学. 2014(07)
本文编号:3506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506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