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沙化草地中高山柳凋落叶分解特征的空间异质性

发布时间:2022-01-01 17:01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重要环节,为探究青藏高原东部沙化草地中高山柳(Salix cupularis)凋落叶的分解及其对灌木"肥岛"形成的影响,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不同大小高山柳灌丛冠幅下不同微位置(茎基周围、冠幅最小半径处、灌丛间裸地)高山柳凋落叶的分解特征.结果表明:(1)分解时间显著影响高山柳凋落叶分解及养分释放过程,随着分解时间延长凋落叶木质素含量无显著变化,凋落叶质量损失率、C和N含量均显著增加(P <0.05),且凋落叶C/N和木质素/N均显著降低(P <0.05).(2)高山柳灌丛冠幅越小,其凋落叶质量损失率越高;且不同微位置下,高山柳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外圈>中圈>内圈(P <0.05).(3)大冠幅的高山柳下,凋落叶N含量显著高于小冠幅的高山柳(P <0.05),但不同微位置未引起C(总有机碳、纤维素和木质素)和N养分含量变化的显著差异.总之,在高山柳凋落叶分解初期(第一年),高山柳灌丛冠幅大小仅影响其质量和N含量;无论高山柳灌丛冠幅大小如何,不同微位置下高山柳凋落叶养分含量无显著差异,这表明短期内高山柳凋落叶的分解对其"肥岛"的形成... 

【文章来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25(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及试验地概况
    1.2 高山柳凋落物分解试验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山柳冠幅大小及微位置对凋落叶质量损失率的影响
    2.2 高山柳冠幅大小及微位置对其凋落叶养分释放的影响
    2.3 高山柳冠幅大小及微位置对其凋落叶纤维素和木质素分解的影响
    2.4 高山柳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和木质素/N变化
3 讨论
    3.1 高山柳凋落叶的分解率
    3.2 凋落叶养分含量变化
    3.3 凋落叶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与土壤动物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 吴福忠,谭波.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8(05)
[2]叶凋落物碳、氮和磷元素对模拟淋溶的响应[J]. 豆鹏鹏,王芳,马瑜,庞梅,米湘成,马克平,林敦梅.  科学通报. 2018(30)
[3]外源氮输入和水分变化对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的影响[J]. 高海燕,红梅,霍利霞,叶贺,赵巴音那木拉,德海山.  应用生态学报. 2018(10)
[4]林下植被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的影响[J]. 张坤,包维楷,杨兵,胡斌.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7(06)
[5]陆地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及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J]. 王雅婷,卢剑波.  科技通报. 2017(10)
[6]红原县白河红柳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保护防治对策[J]. 宾建.  四川林业科技. 2017(05)
[7]沙化草地植被恢复治理技术研究综述[J]. 赵燕兰,周青平,曾鹂,戴龙昊,彭云煦,柏松.  草原与草业. 2017(03)
[8]川西北高寒沙地不同大小高山柳对土壤氮素的影响[J]. 舒向阳,胡玉福,何佳,王琴,贾安都,佘淑凤,王倩.  草业学报. 2017(07)
[9]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红原沙化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何群,席欢,万婷.  四川环境. 2017(01)
[10]荒漠草原2种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灌丛土壤养分“肥岛”效应[J]. 刘学东,陈林,杨新国,赵伟,李学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04)

博士论文
[1]模拟氮沉降对华西雨屏区苦竹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和特征的影响[D]. 涂利华.四川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冀北山区华北落叶松人土林土壤酸碱度与养分含量的变化[D]. 马云波.河北农业大学 2015
[2]榆林沙区灌木固沙林土壤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研究[D]. 赵燕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5624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5624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4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