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陈仓九龙山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类型及形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09 19:44
陕西陈仓九龙山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丹霞地貌分界的关键地带,系统完整地保留了丹霞地貌形成演化过程.通过对地质公园丹霞地貌野外调查和系统研究,发现该地区丹霞地貌类型多样齐全,发育序列完整,各期丹霞地貌景观均有发育,以壮年期丹霞地貌为主体.本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依据丹霞地貌景观的评定体系和评定方法,对地质公园的丹霞地貌类型进行划分与评价.结果表明:地质公园丹霞地貌类型、规模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以现代地貌学发展的最新理论为指导,对九龙山丹霞地貌形成机制进行系统研究,为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构造沉积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与秦岭造山带的盆山关系提供依据.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遥感解译结果分析
2.2 定量评价结果分析
2.3 形成机制分析
2.3.1 岩性对丹霞地貌发育的基础作用
2.3.2 构造隆升对丹霞地貌发育的关键作用
2.3.3 断层和节理对丹霞地貌发育的节点作用
2.3.4 风化崩塌和围谷及崖壁的发育过程
2.3.5 风化侵蚀及崩塌作用对丹霞地貌发育的影响
3 科学意义及演化总结
3.1 地质演化
3.2 发育过程总结
4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及价值评价[J]. 查方勇,郭威,张健,杨望暾,张东薇,魏梦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2)
[2]中国丹霞地貌分布(上)[J]. 黄进,陈致均,齐德利. 山地学报. 2015(04)
[3]崆峒山丹霞地貌地层归属演化及地貌年龄[J]. 齐德利,陈致均,王随继,王志华,景福怀. 山地学报. 2015(04)
[4]国内外红层与丹霞地貌研究述评[J]. 彭华,潘志新,闫罗彬,Scott SIMONSON. 地理学报. 2013(09)
[5]陕西耀州照金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研究与建设构想[J]. 杨望暾,郭威,张阳,査方勇,孙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05)
[6]丹霞地貌的国内外研究对比[J]. 欧阳杰,朱诚,彭华. 地理科学. 2011(08)
[7]浙江方岩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成因与特色研究[J]. 朱诚,彭华,欧阳杰,张广胜,李兰,俞锦标,朱光耀,李中轩,钟宜顺,朱青,吕文,胡永起,周日良,郑朝贵,吕振荣,胡昶,武弘麟. 地理科学. 2009(02)
[8]广东丹霞地貌分类研究[J]. 吴志才,彭华. 热带地理. 2005(04)
[9]中国丹霞地貌空间格局[J]. 齐德利,于蓉,张忍顺,葛云健,李加林. 地理学报. 2005(01)
[10]中国丹霞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其旅游价值[J]. 周学军. 山地学报. 2003(02)
博士论文
[1]江西信江盆地丹霞地貌研究[D]. 姜勇彪.成都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73172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1.3 研究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遥感解译结果分析
2.2 定量评价结果分析
2.3 形成机制分析
2.3.1 岩性对丹霞地貌发育的基础作用
2.3.2 构造隆升对丹霞地貌发育的关键作用
2.3.3 断层和节理对丹霞地貌发育的节点作用
2.3.4 风化崩塌和围谷及崖壁的发育过程
2.3.5 风化侵蚀及崩塌作用对丹霞地貌发育的影响
3 科学意义及演化总结
3.1 地质演化
3.2 发育过程总结
4 结 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及价值评价[J]. 查方勇,郭威,张健,杨望暾,张东薇,魏梦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2)
[2]中国丹霞地貌分布(上)[J]. 黄进,陈致均,齐德利. 山地学报. 2015(04)
[3]崆峒山丹霞地貌地层归属演化及地貌年龄[J]. 齐德利,陈致均,王随继,王志华,景福怀. 山地学报. 2015(04)
[4]国内外红层与丹霞地貌研究述评[J]. 彭华,潘志新,闫罗彬,Scott SIMONSON. 地理学报. 2013(09)
[5]陕西耀州照金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研究与建设构想[J]. 杨望暾,郭威,张阳,査方勇,孙婷.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05)
[6]丹霞地貌的国内外研究对比[J]. 欧阳杰,朱诚,彭华. 地理科学. 2011(08)
[7]浙江方岩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成因与特色研究[J]. 朱诚,彭华,欧阳杰,张广胜,李兰,俞锦标,朱光耀,李中轩,钟宜顺,朱青,吕文,胡永起,周日良,郑朝贵,吕振荣,胡昶,武弘麟. 地理科学. 2009(02)
[8]广东丹霞地貌分类研究[J]. 吴志才,彭华. 热带地理. 2005(04)
[9]中国丹霞地貌空间格局[J]. 齐德利,于蓉,张忍顺,葛云健,李加林. 地理学报. 2005(01)
[10]中国丹霞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其旅游价值[J]. 周学军. 山地学报. 2003(02)
博士论文
[1]江西信江盆地丹霞地貌研究[D]. 姜勇彪.成都理工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73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67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