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林不同更新方式下土壤呼吸与微生物群落的季节动态
发布时间:2022-10-05 16:05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优良速生乡土用材树种,人工林种植面积达1239.1万公顷,占我国人工林面积的26.55%。福建省地属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山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林生产基地和杉木的产区。随着木材需求量剧增,大面积常绿阔叶林被杉木人工林取代,而杉木人工林皆伐后火烧炼山造人工林的更新方式是我国杉木人工林的主要营林技术。火烧炼山后人工营造二、三代杉木纯林会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活性以及水土肥等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不同更新方式下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较少。而于森林土壤呼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温带森林的土壤呼吸特征、非生物影响因素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方面,而有关不同营林活动对森林土壤呼吸动态及土壤各组分呼吸的影响研究较少,对土壤呼吸及各组分呼吸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为此探讨杉木人工林在不同更新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特征变化及其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和差异,完善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本实验选择地处福建省南平市西芹镇的福建农林大学教学林场,相对一致的本底条件,当前树龄72年的皆伐火烧造林而成老龄...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1 土壤有机碳的研究概况
1.2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
1.2.1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研究
1.2.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研究
1.3 森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1.4 分子生物学技术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1.4.1 宏基因组学技术
1.4.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技术
1.4.3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
1.5 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意义
2 试验样地和实验方法
2.1 试验样地的设置和概况
2.1.1 样地的设置
2.1.2 样地的概况
2.2 试验方法
2.2.1 土壤样品采集
2.2.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2.3 土壤有机碳的测定
2.2.3.1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测定
2.2.3.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测定
2.2.4 土壤各组分呼吸的测定
2.2.5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2.5.1 两种方法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
2.2.5.2 原核微生物16SrNA的扩增
2.2.5.3 原核微生物16S rDNA的酶切
2.2.5.4 T-RFLP图谱分析
2.2.5.5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析
2.2.6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呼吸季节变化
3.1.1 土壤总呼吸的月动态变化
3.1.2 杉木根系呼吸的月动态变化
3.1.3 土壤异养呼吸的月动态变化
3.1.3.1 枯枝落叶层呼吸的月动态变化
3.1.3.2 无根系土壤呼吸的变化
3.1.4 土壤各组分呼吸的相关性
3.2 土壤有机碳含量
3.2.1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季节性变化
3.2.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季节性变化
3.3 土壤DNA提取方法选择
3.4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3.4.1 微生物群落主成分分析
3.4.2 各种林分类型不同季节微生物群落种属的差异
3.4.3 同季节三种林分间所含有的微生物群落种属差异
3.4.4 各种林分不季节微生物群落相似性比较
3.5 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分析
3.5.1 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碳的相关性分析
3.5.2 土壤呼吸相关微生物群落分析
3.5.3 三种林分中土壤呼吸相关微生物群落功能分析
4 讨论
4.1 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变化
4.2 土壤中有机碳的季节动态变化
4.2.1 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的季节动态变化
4.2.2 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动态变化
4.2.3 土壤中有机碳和土壤呼吸的相关性
4.3 土壤微生物群落季节性动态变化
4.3.1 DNA提取方法
4.3.2 土壤微生物群落
4.3.3 土壤呼吸相关微生物群落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5.2.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2.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呼吸年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J]. 张艳,姜培坤,许开平,李永夫,吴家森,刘娟. 林业科学. 2011(06)
[2]城市3种类型人工林土壤的呼吸动态特征[J]. 张鸽香,徐娇,王国兵,侯飞飞,阮宏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3]宏基因组学技术的研究与挑战[J]. 周丹燕,戴世鲲,王广华,李翔. 微生物学通报. 2011(04)
[4]栲-木荷林凋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张晓鹏,潘开文,王进闯,陈其兵. 生态学报. 2011(06)
[5]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碳积累及汇/源功能转换特征研究[J]. 孔玉华,姚风军,鹏爽,刘艳,董文轩,白龙. 草业科学. 2010(04)
[6]亚热带杉木和马尾松群落土壤系统呼吸及其影响因子[J]. 王光军,田大伦,闫文德,朱凡,李树战. 植物生态学报. 2009(01)
[7]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进展[J]. 王国兵,阮宏华,唐燕飞,何容.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9(01)
[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J]. 宇万太,姜子绍,柳敏,赵鑫. 土壤通报. 2008(02)
[9]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贺纪正,张丽梅,沈菊培,朱永官. 环境科学学报. 2008(02)
[10]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J]. 傅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
硕士论文
[1]更新方式对杉木林土壤有机C质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D]. 范广阔.福建农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86085
【文章页数】:8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1 土壤有机碳的研究概况
1.2 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研究
1.2.1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研究
1.2.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研究
1.3 森林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1.4 分子生物学技术微生物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1.4.1 宏基因组学技术
1.4.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技术
1.4.3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技术
1.5 本研究的内容与目的意义
2 试验样地和实验方法
2.1 试验样地的设置和概况
2.1.1 样地的设置
2.1.2 样地的概况
2.2 试验方法
2.2.1 土壤样品采集
2.2.2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2.3 土壤有机碳的测定
2.2.3.1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测定
2.2.3.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测定
2.2.4 土壤各组分呼吸的测定
2.2.5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2.5.1 两种方法提取土壤微生物总DNA
2.2.5.2 原核微生物16SrNA的扩增
2.2.5.3 原核微生物16S rDNA的酶切
2.2.5.4 T-RFLP图谱分析
2.2.5.5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分析
2.2.6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呼吸季节变化
3.1.1 土壤总呼吸的月动态变化
3.1.2 杉木根系呼吸的月动态变化
3.1.3 土壤异养呼吸的月动态变化
3.1.3.1 枯枝落叶层呼吸的月动态变化
3.1.3.2 无根系土壤呼吸的变化
3.1.4 土壤各组分呼吸的相关性
3.2 土壤有机碳含量
3.2.1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季节性变化
3.2.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季节性变化
3.3 土壤DNA提取方法选择
3.4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3.4.1 微生物群落主成分分析
3.4.2 各种林分类型不同季节微生物群落种属的差异
3.4.3 同季节三种林分间所含有的微生物群落种属差异
3.4.4 各种林分不季节微生物群落相似性比较
3.5 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分析
3.5.1 土壤呼吸和土壤有机碳的相关性分析
3.5.2 土壤呼吸相关微生物群落分析
3.5.3 三种林分中土壤呼吸相关微生物群落功能分析
4 讨论
4.1 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变化
4.2 土壤中有机碳的季节动态变化
4.2.1 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的季节动态变化
4.2.2 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季节动态变化
4.2.3 土壤中有机碳和土壤呼吸的相关性
4.3 土壤微生物群落季节性动态变化
4.3.1 DNA提取方法
4.3.2 土壤微生物群落
4.3.3 土壤呼吸相关微生物群落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5.2.1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5.2.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呼吸年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J]. 张艳,姜培坤,许开平,李永夫,吴家森,刘娟. 林业科学. 2011(06)
[2]城市3种类型人工林土壤的呼吸动态特征[J]. 张鸽香,徐娇,王国兵,侯飞飞,阮宏华.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3)
[3]宏基因组学技术的研究与挑战[J]. 周丹燕,戴世鲲,王广华,李翔. 微生物学通报. 2011(04)
[4]栲-木荷林凋落叶混合分解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张晓鹏,潘开文,王进闯,陈其兵. 生态学报. 2011(06)
[5]不同利用方式下草地土壤碳积累及汇/源功能转换特征研究[J]. 孔玉华,姚风军,鹏爽,刘艳,董文轩,白龙. 草业科学. 2010(04)
[6]亚热带杉木和马尾松群落土壤系统呼吸及其影响因子[J]. 王光军,田大伦,闫文德,朱凡,李树战. 植物生态学报. 2009(01)
[7]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进展[J]. 王国兵,阮宏华,唐燕飞,何容.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9(01)
[8]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J]. 宇万太,姜子绍,柳敏,赵鑫. 土壤通报. 2008(02)
[9]宏基因组学(Metagenomics)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贺纪正,张丽梅,沈菊培,朱永官. 环境科学学报. 2008(02)
[10]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影响[J]. 傅桦.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
硕士论文
[1]更新方式对杉木林土壤有机C质量和土壤呼吸的影响[D]. 范广阔.福建农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860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3686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