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仿真的似真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22:03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社会仿真技术越来越趋于成熟,因而社会仿真将成为社会科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社会仿真能模拟社会系统吗?其似真性基础何在?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制约社会仿真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探讨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和比较研究法。首先从哲学的角度来构建社会仿真的思想基础。从本体论层面讲,社会仿真的基础在于社会运行机制的可存性;在认识论上,通过描述社会主体的自适应过程,论证了社会仿真模型可以与现实社会建立可信的映射;在方法论层面上,本文认为通过模型的构建、运行和解读,社会仿真能够很好地揭示社会现象。社会仿真的真理论基础是复杂自适应理论。复杂自适应理论一方面通过聚集、流、非线性、多样性、标识机制、积木机制和内部模拟机制等七个特征反映社会系统自适应和进化的特性,另一方面为构建具有能动性的主体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复杂自适应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自适应-进化-协同进化逻辑来构建社会仿真模型。基于自适应的机制模型主要是通过在微观层面刺激-反应模型和回声模型来实现。对主体进化的模拟可利用遗传算法来实现。仿真系统和真实系统的协同进化主要是通过相互校正和相互学习来实现。在实践层面面临着如何提高社会仿真信度和效度的问题。信度主要关注社会仿真的真理层面,效度则体现社会仿真的价值层面。通过比较数学建模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方法和基于主体建模方法,本文提出用综合建模的思想来解决社会仿真信度和效度矛盾,以此提高社会仿真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的逻辑思路:通过社会仿真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仿真模型建构的逻辑等三个方面解释社会仿真的似真性。然后在社会仿真似真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社会仿真的信度和效度。社会仿真的似真性是思想、理论和方法三者综合的产物,不能脱离一方来谈社会仿真的似真性问题。本文进一步讨论了社会仿真的哲学问题,也为社会仿真成为一种研究范式提供一种研究进路,同时为社会仿真在社会科学中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N02
本文编号:2787615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N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米加宁;徐磊;;关于公共政策研究范式问题的讨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张世伟;基于主体的宏观经济微观模拟模型[J];财经科学;2004年01期
3 王中阳;张怡;;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科学与哲学意义[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王飞跃,史帝夫·兰森;从人工生命到人工社会——复杂社会系统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4年01期
5 周光召;;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及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1995年04期
6 陈伟;金福;;霍兰的涌现性思想评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张君弟;论复杂适应系统涌现的受限生成过程[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年02期
8 韩毅;范冉冉;;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对社会的探究[J];系统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9 吴彤;;复杂性前沿探索Ⅱ:综述和展望——以2007《涌现》文献分析为例[J];系统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方美琪;陈禹;;关于经济理论研究的若干思考——系统科学与信息经济学的视角[J];中国信息界;2011年09期
本文编号:27876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zkxlw/2787615.html